• 74阅读
  • 0回复

治山治水精益求精 沂蒙山区水土保持向高标准迈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20
第7版()
专栏:

  治山治水精益求精
  沂蒙山区水土保持向高标准迈进
本报讯 山东省革命老根据地沂蒙山区的六百七十多万人民,去年苦战一年,水土保持工作取得辉煌成就,基本上达到了“泥沙不下坡,浑水不出沟”的巨大的成果。现在正乘胜前进,向一次降雨(七至八天)七百到八百公厘,山坡不被冲刷和雨大水不急、无雨水常流的高标准迈进。
沂蒙山区,大小山峦星罗棋布,山地和丘陵地约占临沂专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长期战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摧残,水土流失严重,给山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里的治山、治水工作;但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全面治理,还是在去年大跃进中开始的。经过一年奋战,有七千多个大小山头三百六十二万多亩面积的荒山丘陵得到治理。人们用双手在二百二十多万亩坚硬的山坡上开挖了鱼鳞坑,兴修起拦沙蓄水的谷坊三十多万座,中、小型水库、塘坝及蓄水池七万四千多座;此外还修了大量的梯田、截水沟、消力池、拦水坝等,总共完成了十五万八千立方的土石方,相当于过去五年导沂整沭工程量的十八倍。一年内造林一百多万亩,零星植树一亿一千三百八十二万株。
过去穷山恶水的山区,现在已出现了一幅“站在山上看,好像珍珠连成串;站在山下看,庄稼、树木绿连天;远看鱼鳞满山间,好似荷花开满山;双手改造大自然,穷山恶水永不还”的美丽图景。大小工程都已经受了去年汛期的考验,一般的能达到一次降雨一百五十到二百公厘“泥沙不下坡,浑水不出沟”;有些地区的山岭已能抵御三百公厘的暴雨。去年汛期临沂地区的总雨量为五百六十八公厘,与1955年相当,但受灾面积只有四万多亩,而1955年的受灾面积则达九十多万亩。由于治山、治水工程的显著作用,保障了1958年的大丰收,全区亩产量达到一千斤,比前一年增长了四倍多。
以往,这里对治山治水,思想不够明确,偏重于防洪和排涝的治标工程。自去年春天中共山东省委在沂蒙山区召开了山区建设会议,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帮助他们总结了治山治水的经验后,各级党组织才进一步的明确了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在依靠群众的基础上,以小型为主、以蓄为主、社办为主的“三主”方针,并立即派人去河南学习治理漭河和禹县治山的经验,聘请三十二名治山专家来传授技术。业务部门也组织十多个工作组分赴各县,帮助制订从山头到山脚,先上游后下游,先治荒山秃岭后治平原涝洼,先治山坡后治山沟等全面、系统治山、治水的规划。很快掀起一个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在整个治山进程中,还采取常年专业队与突击治理相结合和小忙大干、大忙小干等灵活的方法。各级党委在治山工作中,都逐片、逐流域的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或水利建设指挥部,加强了领导。不少党委书记还亲临前线,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促进了工程的加速进行。在治山工程中,广大群众发扬了共产主义大协作的风格,自动打破了县界、乡界,互相支援,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为彻底控制山区水土流失,中共临沂地委已制订出新的规划,要求今年除继续完成未完成的治山工程外,重点地举办大、中型水利工程,综合利用水利资源,并整修、巩固和提高去年已完成的各项工程,以彻底控制水土流失,把两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的沂蒙山区,改造成山青水秀的花园。现在全专区结合春耕继续进行治山和兴建水库工程,数万劳动大军正战斗在高山原野。
  (附图片)
  河北青龙县草碾乡的梯田
(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