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一面红旗 上蔡人民和穷山恶水斗争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20
第7版()
专栏:

  一面红旗
  上蔡人民和穷山恶水斗争的经验
福建漳浦县浯江人民公社第一大队第八中队(原上蔡高强社),位于浯江大溪注入内海的汇口处,南部滨海,东北部五座崎山环抱,属沿海丘陵地区。多年以来许多山丘变成了砾石和贫薄的片状冲刷地区,每降三十公厘以上的雨,堤岸就被冲决口,30%多的农田受到冲压。因此,农作物产量很低,人民生活贫困。
1957年4月间,上蔡人民提出了“艰苦奋战一年半载,改变上蔡自然面貌”的口号,开始和穷山恶水进行顽强的斗争。到1958年10月,已获得巨大的成就,在全中队七千五百多亩山地上,造林二千八百亩,挖鱼鳞坑二万八千多个、水平沟一万四千公尺,整地八百八十亩,修建大小谷坊八百五十六座和培修地埂六十五亩,做到“步步控制,节节拦水,土不下山,水不出沟”,基本控制全部水土流失,改变了上蔡的自然面貌,减免了水旱和山洪灾害。1958年7月间一次降雨三百八十二公厘,堤岸没有发生决口。1958年早季播种的水稻总产四十八万多斤,比治理前的1957年同季,增产粮食三万八千多斤。
这个中队水土保持工作所以能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为漳浦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面红旗,连续两次荣获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锦旗奖励,有以下几点经验:
第一、党支部把水土保持工作放在农业基本建设的重要地位上。这个中队党支部在吸取了1957年3月间一次降雨三十二点五公厘就冲压农田二十多亩,损失粮食三千多斤的教训,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社员的生产、生活水平,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迅速控制水土流失。因此,党支部就把水土保持工作放在农业基本建设的重要地位上。党支部书记蔡耀宗亲自兼任水土保持委员会主任,并由党支委蔡元火专职负责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土保持运动全面铺开之后,水土冲刷严重的地区都选派党员干部包干负责,以加强领导。
第二、加强对社员的思想工作。在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初期,有的社员顾虑水土流失面积大,难于治理,有的怕花工多,影响收入。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水土保持委员会就采取摆事实、算细账和组织参观等办法,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欧圹村召开了有二百多人参加的诉苦大会,以过去著名渡口从军庄(有五百多户)变成废墟的事实,来教育群众。与此同时,还向社员算了水土损失账和保持水土增收账。接着,在山仔村选择一条沟进行典型示范,组织社员、干部实地参观,使社员、干部认识到控制水土流失并不是一项花工多的工作,在治理工程措施上,初步控制一亩面积只需二、三个工(日)就够了。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之后,坚定了社员们改造自然的信心与决心,社员自动荷着山锄冒雨上山修仔坊。
第三、合理地调配劳力,组织全民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劳力少、水土冲刷严重的情况下,要一鼓作气地全面进行治理,难免会在劳力上和农业生产发生矛盾。可是他们在农闲雨后采取了大兵团作战的方法,结合专业队常年开展工作,解决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劳力困难。具体作法是:在忙月里,就由安营扎寨在山仔村的水土保持专业队(四十二人)整修加固工程,加强果树管理和封山育林。在忙月以外,一般抽调50%的劳力和动员四百多个附带劳力,投入水土保持突击运动。1958年9月间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以后,更调动了三千三百多个社员,大规模地向山仔等山头发起总攻。由于全民参战,两昼夜就完成土方三万七千四百多公方,使山仔等山坡地上和沟槽地上,鱼鳞坑、水平沟和谷坊星罗棋布。
第四、根据冲刷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治理。在治理方法上,他们根据“岩石裸露,沟壑纵横,满坡砂砾”的地形特点,进行了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了挖鱼鳞坑造林和修建谷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针,在坡地上挖鱼鳞坑(或水平沟)大力造林植草;在石头山上开山整地利用客土造林,在深沟大壑里大量修建谷坊,以防止沟壑继续发展。同时还把年久失修的田埂加高培厚,以保持水土。
(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