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丰产田和夏定怀一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21
第4版()
专栏:

丰产田和夏定怀一家
本报记者 李祥仁
“两口子培养的丰产田,像他们抚养的孩子一样,长得壮实可爱!”记者最近在安徽当涂县湖阳人民公社访问,社干部和一些社员,领着我参观夏定怀两口子的小麦丰产田时,这样赞赏着。
这个公社的生产队长夏定怀和他的妻子、生产组长张水英,自从今年生产队开展力争小麦亩产千斤运动后,他们俩就带头培养了三亩小麦丰产田,在全队树立旗帜。这块丰产田,在夏定怀一家的思想感情和家庭生活上,都引起了深刻的变化。
夏定怀性情猛,做事有股热劲,但不细心,所以有的社员称他是“猛张飞”。今年元月,小麦刚露苗起身,他不管好坏,也没有征求妻子的意见,一气向三亩小麦丰产田里,施了三寸厚的土杂肥,麦苗因为压力太大,生长受了影响。夏定怀急得直冒火,好几个夜晚,都睡不好。可是他的妻子张水英,善于向别人学习,她把这事先请教公社技术员老徐,研究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帮助夏定怀用锄头在麦田行距中挖沟,把堆在麦苗上的土杂肥拨到沟里,既不影响肥效,又有利麦苗生长,同时又追了一些速效肥,结果麦苗生长茁壮。平常,夏定怀很少倾听妻子的意见,总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见识要比她多。经过这次教训,他不再轻视妻子了。他在领导生产队生产时,也力求做到“猛中求细”了。比如最近追肥,他就请教老农和发动社员,先逐丘查麦苗生长情况,进行田头会诊,看苗追肥。社员们说,夏定怀是“猛张飞”变成了“赵子龙”。
张水英虽是个生产能手,可过去干活只是上级叫干什么,她就做什么,总没有像做家务事那样主动。现在,可不像从前了。下雨了,她即使在吃饭,也丢开饭碗,像关心自己孩子的冷暖一样,跑到田里去看有无积水,对麦苗有没有影响。
夏定怀的父亲,是公社手工业中的老师傅,为人忠厚,就是不大相信新的生产改革,他认为新的改革,就是“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夏定怀夫妇开始培养丰产田,深翻土地二尺五时,他父亲总是摇着头。夏定怀在大搞追肥时,他父亲又说:“清明一田白,谷雨一田麦。”主张少追肥。夏定怀父亲几次谈论,看到儿子没有理睬他时,以后他干脆不讲了。最近,夏定怀父亲又健谈了,原因是他看到儿子培养的小麦确实长得好。他说:“麦秆长得像玉簪,如今新法就比老法强。”
“两口子培养了丰产田,使他们一家人都前进了一步。”这个公社党委书记陈松柏这样兴奋地向记者说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