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好求甚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22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好求甚解
廖彦
郭沫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几句话:……以前的读书人有一种毛病:“好读书、不求甚解”今天的读书人似乎有人又有一种毛病:“不读书、好求甚解”。我们好不好来一个辩证的统一:“好读书、好求甚解”呢?
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最后那个问号,我们是应该深刻体会一下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把书本上的东西生吞活剥地装进肚子里,不消化,装得再多也没有用,甚至因噎成疾、贻害不浅。然而,“以前的读书人”都是往往以此为满足的。他们掌握一些书本上的资料,生吞活剥,一知半解,却要穿凿附会地大发“议论”。历来一些史书典籍上的谬误,往往会把人引进考证的迷途,我想这还不是上了那些“五柳先生”们的当吗?当然,没有真正先进的世界观、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要做到“甚解”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反对“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但是却不能反对“好读书”。今天我们有些“读书人”,确实有“不读书、好求甚解”的毛病。书不读,怎能求其“甚解”呢?这不是不合逻辑吗?当然,也不是一点书都不读,读是读一点的,但不多。因此要去求其“解”,也只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了。这种“解”也往往是建立在牵强附会、断章取义的基础上,有点近乎可怜无补费精神了。
读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获得对客观真实认识的一种手段,也即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因为一般说来,书本知识是前人对于客观现实认识的成果,是实践的总结。我们除了实践以外,还应该很好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应该“好读书”。但是书本知识并不全是正确的,它的正确与谬误,要通过自己去“求甚解”才能辨别,才能把正确的东西吸收变为自己的东西,并从而有所创造和发现。因此,应该是:“好读书,好求甚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