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怎样防治麦锈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23
第7版()
专栏:

怎样防治麦锈病?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在主要冬麦产区,小麦病虫害(目前锈病为害比较严重)已经进入初发阶段,有的地区开始进入普遍发生的阶段。这对小麦丰收威胁很大;今年各地墒情很好,气象预报4月份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的降水量将较历年为多,这对于喜欢潮湿的锈病更为有利。各地要高度重视这个情况,抓紧时机防治。
各地发生的小麦锈病,种类不一,程度也有差别,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在条锈病为害地区,根据最近在陕西省的了解,按照病害发生程度,大体上可以将麦田分为四类:第一类已经全田发病,病株率达到或接近100%,这类麦田喷射药剂对小麦本身已不可能收到保产的效果,而且成为病源基地,对尚未发病或发病很轻的麦田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必须每隔三天到五天连续喷洒3%的硫酸铵水杀伤病叶,彻底消灭病源;第二类麦田发病普遍,对这类麦田要把杀伤病叶和保护健叶相结合,在传病中心或病叶密集的地方需要喷布硫酸铵水,另外全田普遍喷保护剂(每隔十天左右喷一次),喷三至四次即可;第三类麦田发病较轻,一般没有或只有很少的传病中心,对这类麦田,可每隔十天喷洒一次保护剂;第四类麦田没有发病,应经常进行仔细的检查,在孕穗到抽穗期间如发病株率达到千分之一左右,就需要普遍喷药保护,喷三至四次即可。
当地如有大量菌源,而发病的麦田和未发病的麦田又分布在不同的地带时,可以在未发病的地区确定出一条宽约三里的保护带,先在保护带内喷药,以延缓保护带以外麦田的发生时期。
在叶锈病发生地区,应着重检查和防治早春发现的有病麦田。在孕穗至抽穗阶段,如果发病株率达到千分之一左右,就应当立即开始喷洒保护剂,一般喷二至三次即可,每次相隔十天左右。
在秆锈病为害地区,抽穗前后当田间开始出现病菌孢子堆,或空中连续出现大量菌源时,就应立即喷药保护。
防治小麦锈病的保护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效果较好的有代森锌(兑水六百倍使用),胶体硫(兑水三百至四百倍使用),氟矽酸钠(兑水三百倍使用,主要治条锈),氟化钠(兑水三百倍使用,主要治条锈);另外,石硫合剂、多硫化钡和多种土农药或作物秸秆浸煮液的混合剂效果也很好。效果中等的有二硝散(兑水二百倍使用,治秆锈叶锈)、多硫化钡(兑水三百倍使用),石硫合剂(以波美零点五度为合适)及茶饼、鹤虱、石蒜等土农药的浸煮液(一份土农药加水十份熬煮一小时或冷浸一昼夜),过滤使用。效果较差的有食盐水及猫儿眼、酸模等多种土农药的浸煮液等。
在使用石硫合剂的地区,应尽量以土农药或作物秸秆浸煮液混合使用。根据我所多次试验,证明混合剂的效果超过波美零点五度的石硫合剂,而且比较稳定。混合剂的配制方法是以零点二度的石硫合剂七份,加土农药或作物秸秆的熬煮液或浸出液三份(用土农药或秸秆一份加水十份熬煮一小时或冷浸一昼夜,补足失去水量,过滤后与石硫合剂混合),土农药用的是干材料,如用新鲜材料,土农药的比例需要适当提高。由于降低了石硫合剂的浓度并加入了其他成份,原来防治一亩地的锈病所需要的硫黄可以供三亩多地用,效果比石硫合剂单用还好。可以与石硫合剂混合的土农药很多,如茶饼、猫儿眼、红蓼、狼毒、酸模、皂角、毛知母、国槐豆、柳树叶、杨树叶、柏树叶、松树叶、向日葵叶、枫叶、等等,用稻秸、麦秸、玉米秸、高粱秸、棉秸等作物秸秆浸煮液混合使用也有同样作用。
喷洒保护剂或其他药物,必须做到均匀,一般每亩喷一百五十斤到二百斤药液即可。喷药后,如遇下雨,应当补喷。此外,在南方多雨地区,作好麦田的开沟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对减轻锈病发生也有重要作用。
目前气温上升很快,小麦的其他病虫害,如小麦赤霉病、吸浆虫也已经发生,或即将开始发生,而且发展十分迅速,也需要抓紧时机,大力展开防治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