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文成公主入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27
第8版()
专栏:

文成公主入藏记
锦华
“正月十五那一天,
文成公主来到了西藏。
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
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
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
有一百匹驯良的牦牛来欢迎您!
不要怕涉深深的大河,
有一百只马头船来欢迎您!
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名字叫北规雄;
文成公主带来的粮食种子真多呀,
共有三千八百种!”
这是藏族人民最爱演唱的民歌“唉马林几”。文成公主,多少只藏族歌子歌唱她!多少个说不完的故事赞颂她!
长安求亲
当藏王(当时称为吐蕃王)松赞干布十六岁的那年,他听说内地唐朝皇帝有一个文成公主,这位公主,美丽非凡,才能出众,不但广读诗书,而且还会多种手艺。各地到长安来向这位公主求婚的人不计其数。皇帝唐太宗一心要为公主选择一位聪明能干的女婿。藏王松赞干布是一位雄才大略、英武俊秀的人,手下又有许多如噶尔等能文善武、明达干练的群臣,于是他就派了噶尔,率领一百名骑士,带着琉璃宝甲等金银宝贝作为聘礼,前往国都长安求婚。噶尔和一百骑士,跋山涉水,备受旅途辛苦,终于来到了长安。
这时,另外还有四个地方也派了使者前来求娶公主。于是,皇帝把他们请来,说道:“你们有五位使者来求婚,为了避免争执,只好请你们来比比智力,谁最聪明,就把公主嫁给谁的主人。”五位使者都认为自己最聪明,因此同声答应。接着,一场有趣而紧张的比赛开始了。
五试婚使
第一次,皇帝叫人拿来一颗碗大的九曲明珠,让他们将一根丝线,从弯曲的明珠孔中穿过去。别处的四位使者,想尽了办法也没有成功,最后噶尔找了一只大个儿的蚂蚁来,将丝线系在蚂蚁的腰上,放入孔中,吹了三口气,蚂蚁顺着孔从另一边爬了出来,丝线穿过去了!
第二次,皇帝叫马夫赶来了一百匹骡马和一百匹马驹,要他们辨认出它们的母子关系来。别处的四位使者,有的在研究毛色,有的在研究特征,但都得不出要领。噶尔便悄悄地跑到马夫跟前,装作闲谈的样子,向马夫请教。马夫早就听说松赞干布王聪明英俊,又见噶尔虚心诚恳,因此就悄悄地替他出了主意。然后,噶尔便叫把所有的马驹全关在马厩中,只喂料,不饮水。到第二天,才放开马驹,赶入骡马群中,马驹一天未见滴水,口渴难忍,都急忙去找自己的母亲吃奶。噶尔从容地指出了它们的母子关系。
第三次,皇帝令人给这五个使者每人一百坛酒和一百只羊。要在一天之内喝完酒,吃完羊肉,还要把羊皮揉好。其他四位使者和他们的随从,匆匆忙忙地把羊宰了,弄得满地又是毛、又是血,接着大碗大碗地喝酒,肉还没吃完,就已喝得酩酊大醉,哪里还顾得着揉皮子!只有噶尔,有条不紊地,让带来的一百骑士排成队,杀了羊,一边小口喝酒、小块吃肉;一边揉皮子。这样,很快就喝光了酒、吃完了肉,皮子也揉好了。人没有醉,地上也干净利索。
第四次是在一个晚上,宫中突然敲起鼓来,皇帝传召要各处使者马上来宫中议事。噶尔想到,初来国都,道路不熟,为了不致迷途,就在要紧的地方做了记号。等到到了皇宫后,皇帝又叫他们立即回去,看谁先到自己的住处。噶尔沿着自己事先作好的记号,很快就回去了。其他四位使者,因来时慌张,毫没注意途径。这时只想早点到家,在宫中乱钻乱撞,结果都迷了路。
经过几次比赛,噶尔都取得了胜利,使者们都叹服他的聪明,甘拜下风,情愿让噶尔将公主迎回西藏去。但是皇帝还要最后考一考他们,便让文成公主和许多宫女,一共二千五百名,穿上同样的衣服,戴着同样的首饰,打扮得一模一样,集合在一起,让使者们去挑认。谁认出了公主,谁就可以把公主迎去。这二千五百名青年女子,个个服装华丽耀目,环佩叮当悦耳,脸如十五的月亮,体如箭一样端庄。一见到她们,不但其他四位使者没了主意,就连机智的噶尔也意乱心慌。他想,眼看大功就要告成,哪能前功尽弃,可是自己既没见过公主的面,又没听说过公主有什么特征,怎么办呢?
这时,他忽然想起,旅店的女主人,曾说她服侍过公主,还是去问问她公主的模样儿。女店主一来听说藏王青年英俊,二来见噶尔和蔼可亲,早就赞成这门亲事,因此一五一十地把公主的特征全告诉了他。噶尔回到广场时,见四处使臣都已挑好,幸而都不是公主,噶尔松了一口气,就去挨个儿挑认。到七个时,只见这位姑娘脸蛋儿白里透红光,全身清香扑鼻,左腮隐隐有云采花纹,右腮好似有莲花一样,脑门正中有个红点,红点上端坐着一尊菩萨像,噶尔左看右相,见和女店主说的特征不差分毫,便把公主认了出来。
公主入藏
皇帝见噶尔如此聪明,更可想见藏王的英明,今天能成为佳婿,自然满心欢喜。于是准备了丰盛的嫁妆,备办了器皿、药物、汉诗、经史,和记载各种生产技术的书籍——艺林三百六十法宝鉴,工艺六十法,和乐队、乐器、谷种、蚕种、释迦牟尼佛像等,并且派遣了大批工匠随同文成公主一齐进到西藏去。
文成公主到了拉萨,和松赞干布王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从此,夫妇恩爱,同心协力共同治理西藏。那些随着文成公主入藏的工匠,很快地把种植、纺织、建筑、造纸、制墨、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和碾磨等技术传布开来。藏王松赞干布和许多西藏人,也换下了毡裘衣,穿上了绫罗绸缎。
不久,松赞干布根据文成公主的意愿,在拉萨寺中心修建了大昭寺。在建庙的时候,填平了湖,搬掉了山,烧成了砖,制成了瓦,最后连一只通灵的山羊都来参加了填湖奠基的工作,至今还能看到羊头露在大昭寺的墙外哩!有一天,文成公主到大昭寺修建工地来检查,工人们热烈地看着文成公主,正在雕第一只狮子的雕塑工人,看得忘乎其形,竟失手把狮子的鼻子削去。后来,为了一律,就使所有的狮子都失去了鼻子。现在人们在大昭寺里所见到的,就是这些没有鼻子的狮子。
千年遗响
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便把带去的那尊释迦佛像供奉了起来,并且常在大昭寺门前,向藏族人民演讲,介绍祖国内地生活方式和生产经验。由于文成公主笃信佛教,松赞干布受了她的影响,也大大提倡佛教了。从此,佛教在西藏大盛。如今,年复一年,多少藏胞们虔诚地到大昭寺去朝拜大昭寺里的这尊佛像!去瞻仰大昭寺门前的公主柳——那文成公主亲手栽植的,有人说,就是她的头发变成的“唐柳”啊!
文成公主感到没有文字就难于普及教化,劝松赞干布创造文字,松赞干布听了她的话,创造了藏文。
文成公主又帮助松赞干布制订了惩恶扬善的法律,采用了天干地支的纪年法。规定必须惩罚的杀生、偷盗、奸淫、欺诈、挑唆、咒骂、造谣、嫉妒、恶念、违叛等恶行十则,和奖励言语忠实、行为笃厚、敦睦亲族、帮助邻人等善行的“十六要”。
从此,文成公主就成为西藏人民的亲人,西藏同汉族人民之间的兄弟关系,也更加亲密了。(附图片)
这是供在拉萨大昭寺的松赞干布(左)和文成公主(右)塑像
上面两幅照片,是西藏觉木隆剧团演出的藏戏剧照。演的就是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左图是藏王派去求婚的西藏官员们。右图是文成公主到拉萨时,藏王松赞干布在迎接她,两人互献哈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