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钢产增一倍 钢材增三倍 王全煌代表谈大冶钢厂今年的生产大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27
第9版()
专栏:

钢产增一倍 钢材增三倍
王全煌代表谈大冶钢厂今年的生产大跃进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及李富春、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我是湖北省大冶钢厂的一个普通工人,讲不好话,只能有啥说啥,讲一点我们大冶钢厂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一九五八年中央所采取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这不仅为全国各地大跃进的事例所证明,而且从我们大冶钢厂一年多来,在党的领导下,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所取得的全面大跃进来说,也得到充分的、具体的证明。
去年全年的钢产量超过汉冶萍公司
五十九年钢产量总和的五分之三还多
一九五八年上半年我们大冶钢厂的两万多名职工在省、市委和厂党委的领导下,经过伟大的整风运动、反右斗争和社会主义大辩论等一系列的政治上、思想上的大革命,横扫了“三风”、“五气”,清除了右倾保守,转变了领导作风,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和发扬了共产主义精神,因而曾连续四次修订了跃进规划。一九五八年下半年特别自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一九五八年产钢一千零七十万吨的伟大号召以后,大家看到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形势,积极响应了这一号召,在省、市委的具体领导下,坚决贯彻了“以钢为纲,大中小并举,土洋结合,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迅速在全厂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全民炼钢运动,技术革新不断涌现,生产水平蒸蒸日上,使我厂的生产面貌起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的钢、钢材和生铁的生产任务。其中特别是钢的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全年钢产量达到三十一万四千多吨,比一九五七年提高了一点七七倍,翻了一番还拐了一个大弯。这个数字等于我们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产量的百分之六十,占了我们厂前身——旧中国的汉冶萍公司一八九○年创办时起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止,共五十九年间钢产量总和的五分之三还多。
这一年的大跃进,还表现在我们厂的基本建设上加速了进度。全年完成总投资额比一九五七年多百分之七十,几乎为第一期扩建工程全部投资的一半,保证了几项主要设备都在这一年全部投入了生产。
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钢产增百分之二十四多,钢材增百分之五十八多
今年以来,在去年胜利的基础上,我们为了完成比去年钢产量翻一番,钢材翻三番的任务,实现今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根据省、市委“以开展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通过反保守、反松劲、破迷信、解放思想,工人们干劲冲天,斗志旺盛,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大量出现,许多生产关键和薄弱环节不断突破,第一季度共产钢九万六千七百八十六吨,钢材四万九千四百八十八吨,生铁一万五千一百九十一吨。钢产量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百分之二十四点九,钢材增长百分之五十八点五,生铁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七,各种钢的质量亦分别提高了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二十以上。
在运动中,经过自上而下的反保守、鼓干劲、提措施、攻关键,大家苦干巧干,据不完全统计,第一季度全厂职工共提出革新建议八千三百多项,其中重大革新措施达三百多项,已有六千六百六十九项制成功和部分实现。例如:二号平炉工人抓住缩短冶炼时间这一关,采取“高温薄补,分层烧结”和试制成功了“炉后脱氧”的新技术,不仅攻破了护炉关、仅套眼子由过去班班套眼子,炉炉套延长到十一天未套,据初步统计,若四个平炉全面推广后,一年可增产钢一万吨以上。整模工人针对中注管供应缺乏的困难,创造了“上注浇锭操作法”,经过三十多次的试验,已经基本获得成功,全面推广后,一年可节约钢水四千余吨。又如新建转炉车间的化铁炉砌炉工人,为了突破化铁炉寿命低,铁水供应不上转炉的关键,使转炉多炼钢,将砌炉操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使炉子寿命由原来最低小炉一百二十八炉,大炉三十八炉,提高到小炉三百四十八炉,大炉二百一十炉。今年三月份又达到了小炉五百三十三炉,大炉三百零四炉,平均炉数亦由原来的一百五十八炉提高到二百零三炉,化铁量达到二千四百三十二吨,保证了转炉铁水的供应。被市委命名为红旗一号电炉的全体工人,围绕冶炼时间长、炉子寿命短的关键,他们先后改进了“双门加料”和推广学习了“高温沸腾”、“自动流渣”、“沉淀脱氧”等先进经验,使每炉冶炼时间,由过去三小时以上缩短到两个半小时,并且还创造了以一点五十五分钟炼一炉优质钢的新纪录,因而提前五天零二十二小时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国家计划。全国一盘棋,全党一条心,上下一股劲,前后方协作,努力完成今年炼钢任务
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指导下,我们又认真的贯彻了“全国一盘棋,全党一条心,上下一股劲”的原则,作到了前后方大协作,都在为钢而战中贡献出自己一分力量。运输、加工、机械部门的职工提出了“以冶炼为纲,在加强维护检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及时满足备品、备件和原材料供应的前提下,大搞机械备品制作、自己武装自己”。仅二月份一个月的不完全统计,已制作各种专用机床五十多台,十瓩马达三十二个,电焊机五部,热工控制自动仪表五套。例如:运输部门职工为完成比去年增长二点零二倍的运输量,提出了“车辆随要随到”和“千、百、万”的战斗口号。为了实现装卸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装卸工人又改革了工具二千余件,他们在装卸码头和装卸料场分别创造了片半式翻斗机和塔式装料机,使运输效率提高五倍以上。计器工人根据轧钢均热炉手工操作,温度难掌握的关键,革新试制了一套热工控制仪表,不仅变人工操作为自动控制,减轻了体力劳动,而且大大提高了钢锭加热的质量。机修工人自制完成了一百四十瓩和三十台专用机床。供应部门职工亦真正做到了面向生产,将材料送上门。
领导和工人结合 生产捷报频传
今年以来,从厂到车间,从车间到工段,以及各科室等领导干部,均深入了重点关键问题上去,大搞三结合,种试验田,从生产中领导生产,从群众中领导群众。党委书记李振江同志、生产副厂长李仲连同志,通过深入第一炼钢部,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针对三月份土铁多、洋铁少的硫高关,以三号平炉为重点,在同工人一起操作中采取边试验、边分析、边研究的方法,首创“电炉渣和平炉混合炼钢”的新技术,在六天的时间中,经过十一次的试验,使脱硫效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把土铁炼成了优质钢,不仅每炉冶炼时间比过去缩短一至二小时,对维护炉子寿命亦有了可靠的保证。厂长江敏同志、副厂长韩长兴同志通过深入去年新建的、设备又不成套的第二炼钢部,扎营苦战、督促指挥,及时与该部领导共同研究,及组织该部的党、政、工、团领导分别深入到炉衬、烘烤、吹炼等四个工序的关键中去,采取了一条龙的工作方法,分关把守,大搞三结合,许多关键迎刃而解。如炉衬车间副主任苏芳忠,针对炉衬设备简陋,手工操作跟不上洋炉子的关键,从参加操作中,具体帮助老工人陈永明试制成功两部土打砖机,使炉衬迅速由原来日产二百七十块跃到四百、五百,最后到达一千多块,突破了转炉咽喉——炉衬关,炉衬寿命也由原来最低三至五次提高到一十、二十、三十多次,最高达四十五次,使二炼钢部由日产九百吨不断突破到一千至一千二百吨。第一炼钢部总支副书记杨安让副主任、陶慎德工程师等领导同志在同工人一起日夜苦战中,发现工人在冶炼过程中存在“三低”(低温补炉,低温加料,低温加矿)和“四等”(等熔化,等分析,等成渣,等放渣)的问题后当即研究提出“缩短冶炼时间”为战斗方向,组织工人酝酿讨论,推行变“三低”为“三高”、变“四等”为“四快”,从而在精炼期间作到了“高温薄补”、“活跃沸腾”,不但降硫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二,并且使每炉冶炼时间比过去缩短一小时以上。
战四月 创奇绩 夺红旗 迎五月
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以来,我们大冶钢厂在各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缺点,也就是说向后看有很大前进,向前看还差得很远,特别是与全国先进厂矿比较起来,那我们就差得更远了。从几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来检查,距离国家对我们的要求相当远,产品质量和按品种生产完成的不大好,劳动生产率低,人力也有浪费。从去年大跃进以来,对一些规章制度破的较多而立的少,生产、技术管理也有些混乱,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
以上这些问题,在厂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全厂职工的研究讨论,已经采取许多措施办法来改进提高,特别自三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召开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通知以来,更加鼓舞了全厂职工的劳动热情,增加了我们克服缺点的信心和决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创造更多更好的成绩争取来北京见毛主席。目前全厂职工为确保二季度和四月份生产任务的完成,又提出了“大搞革命,闹革新高产优质大竞赛,誓夺钢产十四万,攻破钢材十万关”和“战四月,创奇迹,夺红旗,迎五一”的决心,同时各部、车间、小组为了确保厂任务的实现,也纷纷召开了誓师大会,向党表决心。如第一炼钢部职工提出“大战四月,实现周周红,月月红,满堂红,人人争取上北京”的决心;第二炼钢部职工提出了“鼓足干劲大革新,攻破关键创奇迹,产品优质多品种,誓超六万迎七一”的保证,荣获黄石市委命名为青年红旗班组的钳工一组,为了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小伙子们向党提出了“猛战巧干齐上阵,定额突破三十五,质量达到百分百,决心二次上北京。”
最后,我听了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对国家几年来的伟大成就,我感到无限高兴。我回到厂后,一定把这次大会的精神传达与贯彻到每一个职工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到增产节约运动中去,虚心学习先进经验,争取提前和超额完成今年的钢产任务,为加速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