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五“缺”变五“有” 李顺达、申纪兰代表的联合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4-27
第12版()
专栏:

五“缺”变五“有”
李顺达、申纪兰代表的联合发言
“金”——探出了大铁矿,正在大开采;“木”——光山秃岭渐成林坡果园;“水”——公社联合治河滩,山沟正在变江南;“火”——找到煤,发出电,电灯照亮了太行山;“土”——全部土地地埂化,基本控制水土流失。主席、各位代表:
周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我们国家过时光的情形说了个一清二楚。我们完全拥护。我们这个六亿五千万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就像早晨的太阳,十五的月亮,人和财旺,一片兴盛气象。说到这里,不由得我要说说我们那个地方,说几句心里话。
各位代表,我是从太行山的脊梁上来的。在前几次的人民代表大会上,我说过,我们那里原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地方,一听就知道是个穷山沟。可是你们要问现在怎样了?我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一个字,在九个字里把“缺”字改成“有”字就行了。叫做“金木水火土五行俱有”。
各位代表,为了大家明白个究竟,还得多说几句。
先说“金”吧!现在我们那里探出了一个大铁矿,经过勘探初步计算有七百万吨左右,现在正在大开采,公路通了,铁路也修去了,一车车的矿石拉到了长治钢铁厂。看,不是平顺缺“金属”,原是有宝不知道。当然话又得说回来,为什么现在能知道,又能挖出来?这还不是全靠有了社会主义的新社会吗?这个大铁矿可给平顺人民生活带来了新气象,人人喜欢,个个庆贺。
再说“木”!先前,可也不是别人枉说,一座一座的山,都是光秃秃的。自己也觉得难看。现在呢?长起头发来了。就以我们公社说,已有了三万亩林坡,五万株水果树,一百万棵核桃树,实现了万亩林千亩园的计划。
再看“水”,先前,不用说浇地了,人吃的也是经常绝口,外地人都知道平顺“水贵如油”。别看水“利”没有,可是水“害”却不少,一遇大雨,山洪下来,往往把庄稼和房子就冲跑啦。现在呢?去年我们提了个口号,叫“大战百里滩,平顺变江南”。我们公社和相近的社联合起来,在百里长的河滩左右,苦战了百天,修起了一百多个大小水库,五千二百多座谷坊(蓄水池),五十一座拦洪坝,五千六百条大小渠道,还打了一千九百多眼旱井。虽说还没有真正变成江南,但有了水了。
再看“火”。过去说平顺缺“火”,主要是指缺燃料。我们找见煤矿了,正在开采,有煤还不能点着火吗?不但有了“火”,在太行山顶上也有电了。在一些公社里电灯照得通亮,有的还用电来干活。
最后说到“土”。山大平少,石厚土薄,原来就是这样。人们种地是担土造地,垒成梯田。可是山上少树缺草,一遇大雨,水带着土就流跑啦!因此,人们常说:“光山秃岭没林坡,干石河滩没闹头,旱涝风雹年年有,庄稼十年九不收。”现在情况就大变了。全部耕地地埂化,镶上了框子,封山育林、挖鱼鳞坑、修水库,基本上控制住了水土的流失。有了水土,才好长庄稼,产量才能步步登高。解放前,亩产一百八十斤;在一九五一年的互助组时期,每亩就产到二百四十二斤;在一九五七年农业合作社时期,产量增到四百六十一斤;一九五八年就大跃进了,亩产量突增到八百零三斤。这个数目,在先前连想都不敢想一下。
各位代表,我说“五缺”变“五有”,的确是“有”了。但这个“有”,是初步地有,才铺个底子。我们决不自满松劲,在一九五九年要更大的跃进,年年要大跃进,把小有变成大有,一直到有了共产主义。
各位代表,当着“五缺”变“五有”的时候,我们就想这是怎样变来的呢?有人说是人们劳动变来的,这话不假。可是从前也是这块地方,也是这末些人,也在劳动,为什么“变”不来呢?这样追到底,我明白了,原来是我们有了个社会主义的好社会。这个好社会是谁领导建立的?我们的党、我们的领袖毛主席。这一连串的道理,我们农民们一肚子清楚。所以,大家是那样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公社,是那样的拥护党,拥护毛主席。听说世界上有个杜勒斯,还有些杂七杂八的人,在骂我们,说我们的坏话,那舌头在他嘴里长着,由他们骂去吧,舌头怎能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呢?完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