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五一”之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02
第2版()
专栏:

“五一”之夜
新华社1日讯 “五一”之夜,在首都灯火辉煌的天安门广场上,十六万人高歌畅舞,欢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相约以更辉煌的成就来迎接国庆十周年。
天安门广场比往年更加宽阔壮丽。强力的灯光把全场照得通明。在夜空中,探照灯的五彩光柱交织成绚烂的图案,白色的和平鸽飞来飞去。远远看去,东西长安街上,一片人海,红旗招展,用电灯装饰的许多巨型建筑物好似一座座巍峨的珍珠宝塔和宫殿。
广场上人们载歌载舞。许多观礼的外宾情不自禁地走下观礼台,同工人、青年学生和孩子们一起联欢。
工人、学生们围成无数个圆圈,表演着自己创作的文艺节目,这里跳着“纺织工人舞”,那里唱起“丰收歌”。北京华侨补习学校的学生表演了“东南亚舞”和“阿拉伯团结舞”。正在北京演出的安徽泗洲戏著名演员李宝琴等即兴演出了她们的拿手好戏。
在提前全面完成4月份生产任务的石景山钢铁公司工人的舞圈里,今晚来了一位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四川省人民代表、机械工人廖世刚。乐曲声刚停,青年工人们马上就围住他,谈起大跃进的“家常”。廖世刚告诉青年工人们,他的跃进“秘诀”是“胆大,心细,用脑筋”。炼钢红旗手阎玉旺和廖世刚握手相见,廖世刚祝贺钢铁工人更大跃进的话音未落,大家不约而同地齐声笑着喊道:“一起跃进!”
中央民族学院的人群中响起一阵掌声,同学们迎来了两位贵宾——曾经分别参加过平定西藏、康巴叛乱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杨治明和藏族军官德吉尔。他们像两块磁石一样,把许多藏族学生和其他民族的学生吸引过来。青年们热情地围着他们,连珠炮般地提出问题,甚至忘掉了歌舞。旺堆和旺扎这两个贫苦出身的藏族青年,向杨治明问好。杨治明告诉他们:叛乱平息后,家乡人民生活很安宁。围拢来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们偎依着这两位亲人,舍不得离开。一位美术工作者为这些情景所激动,马上绘下了这难忘的一刻。
山东省掖县西由人民公社女社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徐建春刚走近舞圈,就被北京农业大学一群女学生紧紧拥抱住了,人们像叠罗汉似地重重围着她,热情地邀请她到学校里去作报告。当徐建春离开时,学生们一再希望她能到北京过国庆节,徐建春谦逊地说:“我希望能到北京过‘十一’,可是要带着‘好东西’才能来。”
夜深了,天安门广场上空,依然飘荡着悦耳的乐曲声,青年们兴致尤浓,还在尽情歌舞。另一些人擎起彩旗,打着鼓,拉着手风琴,漫步离开天安门。这时,在首都许多寂静的街巷里,还可以听到他们充满着青春活力的歌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