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携手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08
第2版()
专栏:

  携手前进
  本报记者 郭洁
奖状
在太原晋西机器厂十三车间的明净的厂房里,在车间季度先进小组奖状的中间,最近新添了一块引人注目的奖状。这个奖状四周镶着彩色的花边,正中横写着“携手前进”四个大字。这个奖状的来历,有一段异常动人的故事。
这个车间担负着整套的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生产任务。车间里有两个出色的小组:秦保忠小组和高武海小组。这两个组,一个是插、铣、刨、钻样样全,生产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零件;另一个是冲压、焊接的全能。在第一季度里,两个组展开了热烈的技术革新竞赛,并且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都已经完成了八个月的生产任务,成了全车间的“标兵”。那块镶着花边的镜子,就是高武海小组送给秦保忠小组的。
“庙会”前后
高武海小组为什么送面镜子给秦保忠小组呢?
秦保忠和高武海领导的两个小组,从去年起就是你追我赶地扭着一股劲,到年底他们都取得了两个季度的全车间先进小组的称号。今年一开始,全车间的生产任务超过了去年几倍,而且许多产品是过去没有生产过的。如一千五百瓩的汽轮发电机零件,品种多、数量大,他们是边试制、边生产。这样大的生产任务,又都是国家重点企业所急需的,如何保证按时装配出厂,成了这两个共产党员心里的一桩大事。
“需要快点搞技术革命,也急需把群众发动起来开展竞赛!”他们这个共同的认识,很快就表现在行动上了。2月初,其他生产小组还没有动,这两个小组的竞赛就默默地开始了。竞赛开始后,老秦一马当先,成功地把牛头刨改成了高速立铣车,原来一刀刀地啃,一下就成了哗啦啦转,效率猛地提高了十多倍。
这个革新轰动了全车间。全车间的技术革新运动很快开展起来。高武海小组也订出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计划。到2月下旬,他们小组提出的一百多件革新建议就有60%都用到生产上。这时,他们赶过了秦保忠小组。3月23日,车间党总支在高武海小组举办了一次技术革新“庙会”。这次展览中,也有秦保忠小组参加的“展品”。
“庙会”以后,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技术革新运动席卷了整个车间,大家都以高武海小组的经验,讨论修订自己的计划和寻找切实的措施。可是在秦保忠小组里,却热烈地辩论着另一个问题:如何支持高武海小组保持红旗。
共产党员秦保忠是个已有二十年工龄的老车工。“庙会”以后,他兴奋得几夜睡不好觉。他想:车间里很需要树起个旗帜来,就像机器需要马达一样,没有旗帜,运动就开展不起来,完成任务就没有把握。一定要帮助高武海小组把红旗保持下去。
辩论会上,有的工人却提出要压倒高武海。老秦心里有底,他说:“我们开展竞赛是为了完成任务,高武海小组许多优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青年工人说:“我们只要鼓鼓劲,不愁超过他们,为什么还学习他们呢?”甚至有的工人反对支持先进小组,怕把自己小组比得更矮了。秦保忠静静地听着工人们的讨论,然后说:“谁也喜欢当先进的标兵。但是,我们也都有责任树立标兵,培养先进的典型。我们要一面赶他,一面支持他、帮助他,这样,他一直领先,大家一直赶他,全车间的生产不是就能完成得更好吗?”讨论结束的时候,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学习高武海、赶上高武海、大力支持高武海。”
是对手,也是助手
秦保忠和高武海两个小组的竞赛,因为有了新的内容,开展得更加热火朝天了。3月初,在秦保忠小组里,工人们正在赶着发电机零件的加工任务,准备提前完成第一季度的生产计划。老秦却揽回了一批协作任务——高武海小组的二十八件汽轮发电机的底架。有的工人就嘟囔开了:协作是可以,可现在我们要做7月份的活了。
“即使我们小组完成几年的任务,也不等于整个车间完成了机器零件生产任务。”老秦耐心地劝导说,“在我们厂里,一个小组和一个小组,一个车间和一个车间,是千丝万缕地联系着的,我们小组好多任务也都要别的组帮助才行。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全车间的任务,按时完成,保证装配。”
老秦的一番话,在这些青年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工人们不但制成了二十八件汽轮发电机的底架,而且使两个组的协作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平时,只要工人们带着活儿来,连组长也不知道,他们就把问题解决了。有一次,高武海小组想把冲床上加装个自动拉杆,老秦小组的工人们连饭也没顾得吃,就帮助他们装上了。有时候,老秦为帮助高武海小组实现革新建议,半天半天地蹲在机器旁边,和工人们一道出主意、想办法。高武海小组也同样积极帮助别人。有时候,老秦小组需要有点什么焊接的活,高武海小组的电焊工人就背上电焊机,扛上氧气瓶,跑来帮忙。老秦小组需要用氧气裁开原料,就干脆从仓库把原料送到高武海小组,裁好后才拿回来。就这样,在第一季度里,秦保忠小组共对外协作四千多个小时;高武海小组对外协作四万多件。
献礼
3月30日,晋西机器厂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在这以前,各车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献礼竞赛热潮。
有一天,高武海和高鸿才等三人在重型机器厂发现了个绞螺丝的机器,比他们平时在秦保忠小组见到的用搬牙绞丝口效率要高十多倍。高武海心想:秦保忠小组加工的螺丝,是全车间生产的关键,要有这样一个家伙可就快多了。他建议回去仿做一个,送给秦保忠小组,并作为他们给党员代表大会的献礼。于是,三个人就量了尺寸,记下了构造。回来,他们就到处找废料,动手试制。可是,制这台辊丝机,却要用元车、铣车和钻床,又得找老秦协作。
秦保忠小组也真够忙的。他们除了赶着改进一个多头钻准备献礼外,在技术革新上也安排了各人实现的进度。这时,离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只有三天了,高武海把他们完成献礼的困难告诉了秦保忠。老秦想:高武海小组的这件献礼,关系到整个车间的生产,比自己的重要,他就直截了当地说:“拿来吧!按我们小组的任务说,改多头钻是第一;按整个车间说,你们的辊丝机是第一。”秦保忠小组的工人想了许多办法,抽出机器和人来做这件活。其余的人突击生产任务和试制多头钻。最后终于两项都完成了。
厂党代表大会结束的时候,这两个小组都已经大踏步地进入了8月份的生产。第一季度车间评选先进小组的大会上,高武海小组的工人抬着写有“携手前进”的奖状,送给了秦保忠小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