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精工织“绿绒”,奋力夺红旗——记夏浦公社甘溪大队的早稻田间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08
第3版()
专栏:

  精工织“绿绒”,奋力夺红旗
  ——记夏浦公社甘溪大队的早稻田间管理
  本报记者 周荣
黄梅四月,湖南衡山县夏浦公社甘溪大队的田间,一片青绿。早稻普遍回青,又绿又嫩又壮。
绿色的田野上,社员们像绣花一样正在精致地培育早稻。我刚踏进大队地区的边界,正碰上大队长萧吕生在催喊两个社员,把准备用来装治虫药水的大瓦缸,抬到早稻田间去。来到田垅间,就看到每个田塍上放着一个瓦缸,里面装着杀虫的老虎花、黄藤根、野石蒜等混制的药水。俯视田里,沉在泥上的是许多已死的蚂蝗。社员告诉我,这些田已喷洒了一次治虫药水,平时碎尸经过夜露能活的蚂蝗全都死绝,比蚂蝗生命力微弱得多的各种水稻虫害,更没有好的下场。
就在这些田里,社员们赶紧在进行头次中耕和追肥。社员萧志林拿着中耕器,一推一拉又搞好了一行。他向莲英挑战:“莲英妹子,你能追上我?”“好,你瞧着吧!”追肥的社员萧莲英和她的伙伴曾玉香,顿时加快了速度,双手如梭地把灰肥点到禾兜上。这时,萧志林也加快了中耕速度。这种竞赛的声音和行动,同时也出现在另一些田里。
在每一丘田的口子边,都插有竹子别着枫树枝叶的拦帘,二尺来高三尺来宽,上田的水细细地经过帘缝流入下丘。我以为是田里放了鲤鱼,以防从田里逃走,谁知完全猜错了。正在插田口子拦帘的萧秋朗告诉我,往年,上田的水从田口子以九十度直角冲力流入下田,要冲死附近二、三十兜禾,少收三、五斤谷。而且水里有种咬禾的青虫,随水游到田里来吃禾。插上了这拦帘,从帘缝细细流出来的水就不会冲坏禾,同时,帘上的枫枝叶是青虫的对头,青虫碰着全死光。这是个多么细致而有效的办法!
经过瓦子口和甘溪洲,看到山脚挖了很多驯服山洪的圳和沙氹,每丘田的里边,都挖了一条三尺宽、圳沿二尺高的过水圳,上田连下田,下田一直连到甘溪小河里。正在挖圳加固圳沿的队干部朱章生说:往年稍下一点大雨,就要冲垮几十亩稻田。今年挖了圳,昨天晚上暴风暴雨,甘溪小河水涨三尺多高,田里却没冲坏半兜禾。洪水渗水可被我们驯服了!他还告诉我,这条过水圳将全部栽上冰芕芋,水越冲它长得越大,一亩田的水圳面积可挖上百来斤芋头,很好吃,又增加了社员的现金收入,真是一举两得。
山歌声不断送入我的耳朵,抬头一望两边山头,原来是两个小孩子在赶着一群牛,高兴地唱着山歌。社员解释着说,自从田里插上秧苗后,小孩子们怕牛踏坏了禾苗,便把牛都赶到山上去放牧,山上草又青、牛也壮,也不耽心牲畜踩坏禾了。
今年,甘溪大队提早半个月插完了早稻。插完秧的第三天,大队总支书记王肖生,一早起来就往田间走去。他几乎逐丘都检查到了,直到太阳偏西才回大队办公室。路上他回想起检查时的情况来:九百三十七亩早稻田,全都深耕在八寸至一尺之间,当脚踩入田里时肥泡哗哗地滚出来,每亩足足下了千把担混合精肥,密植规格也都是3×5寸的……这是丰产的雄厚基础!顿时,信心增涨百倍,浑身是劲。“啊!从现在起只要抓住田间管理,加措施、加工夫,秋后准会又是大丰收!”想到这里,他决定晚上马上召开大队干部和老农联席会议,具体研究怎样加强早稻田间管理。
晚上,在大队部的办公室里,一盏煤油灯亮堂堂的,围绕桌子坐着十五个大队委员和老农吴德汉等。其实,大队委员中也有半数是老农。会议开头,党总支书记王肖生向大家介绍了一天来检查的情况,说得大家心花怒放。接着他就说:“开始好并不等于定局,必须搞好培育管理,丰收才有保证。”然后,他谈了一桩有启发性的事例:去年他所在的大队,有两丘条件完全相同的田,一丘田培育管理得很好,秋后折合亩产千斤;另一丘培育管理松懈了一些,秋后折合亩产四百二十多斤,少收了一半。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是真言实语。一定要搞好田间培育,争取丰收!”这天晚上,大家经过研究,订出了杀虫、中耕除草、追肥、勤排勤灌、洪防、防渍等详细具体的培育管理计划,深夜才散去。
大队提出的田间管理计划,得到了社员们热烈的欢迎和拥护。各生产队迅速搞起了田间培育管理竞赛运动,社员之间也展开了火热的竞赛。天一亮,绿色的早稻田间就热闹非凡,人们大显身手,中耕的、追肥的、杀虫的……你追我赶,看谁争得那正在迎风呼啦啦飘的红旗。
我在这里停留了三天;离别时,九百多亩早稻田已经全部完成了田间管理的头道工夫,项项工夫像绣花一样搞得那样细致、扎实而有成效。整个早稻田垅,犹如青绿的天鹅绒。总支书记王肖生说:社员们又在忙着为第二次早稻田间管理准备肥料、石灰、农药、工具等物资。以后,还有第三次,第四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