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丰富多彩的四川中药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08
第6版()
专栏:

  丰富多彩的四川中药材
四川省是我国中药材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药材的产量大,品种多。1958年全省采集野生药材和种植药材总收获量约一百四十五万担,品种有一千三百种左右,约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四川从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到东部的大巴山,北起岷山山脉,南到大小凉山,药材产区分布有一百八十多个县。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盛产贝母、麝香、鹿茸,峨眉山的黄连、天麻,灌县的川芎,绵阳的麦冬,江彰的附子,渠县的白芍等都驰名国内外。去年全省麦冬、川芎、白芍、大黄、贝母等二十一种名贵药材的产量,一般都占全国70%—80%。
野生动、植物是四川中药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历年产量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80%以上。各地党委每年发动群众踏遍深山老林,向荒山野地采集野生药物,捕捉野兽,寻找和调查野生药材资源。除了采集药材供应市场需要外,去年以来又发现了蕴藏量十分丰富的新品种。西昌专区和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发现了党参、木香,西昌专区几乎每个县都有大量的党参、大黄、贝母、麝香、熊胆等名贵药材。据估计,党参蕴藏量约有五十万担,大黄二十万担,可代替家白芍用的野白芍一百万担。大小凉山地区调查发现药材品种在一千种以上,藏量也很丰富。
大面积的种植,是四川省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另一个重要特色。今年全省计划种植面积从去年的二十万亩增加到一百二十万亩,品种六十三种。仅据其中二十二种统计,年产量就可以达到一百四十万担。种植药材除了继续生产原有品种外,已将野生的天麻、贝母、半夏等常用药材变为家种,外区的生地、人参、白术、冬花、三七等引进四川。全省发展种植药材的办法是巩固扩大老基地,积极开辟新产区,除了各地普遍发展外,以原来自然条件较好、出产药材较多的峨眉、巫山、大足、南川、灌县等十几个产区为重点,逐步建立一批生产基地,并且把药材生产纳入农业生产计划。在动物药材方面,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马尔康地区已建立了一个人工养獐场,已把野生獐、鹿饲养成功,过去捕获一只獐只能取一次麝香,一只鹿取一次鹿角,现在可以做到每年取一次。
为了改进种植药材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缩短药材的收获年限,全省卫生、商业等各有关部门和科学研究机关,已组织力量协助人民公社总结药农经验,开办训练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中医中药研究所,在南川县开辟的药物试验种植场,今年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一万亩,目前已种植七、八百种药用植物;并在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外地药材、缩短收获年限、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盛产药材的峨眉县,去年还在峨眉山开办了一所中药中学,专门培养中药生产技术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