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郫县算清三笔细账,夏收夏种准备停当 调整劳力 改进工具 随收随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1
第1版()
专栏:

郫县算清三笔细账,夏收夏种准备停当
调整劳力 改进工具 随收随种
本报成都10日电 四川省首先发起大面积高额丰产竞赛的郫县,已经做好了迎接麦收的准备工作。麦收前夕,全县农村到处都呈现着特别繁忙的欢乐景象,人人动员,个个动手,坚决打好收割这一仗,保证丰产丰收,颗粒还家。
郫县地处川西平原中心,是四川省的著名粮食产区。全县夏收作物种植面积不仅比去年扩大,而且长得好,成熟早。现在全县将近三十万亩小麦、油菜等作物已接近收割期,丰收已经在望。今年全县中稻栽插面积也比去年扩大很多。又收又栽,两样活路挤在一起,劳力必然感到紧张。
为了克服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全县许多公社早在4月中旬就发动群众开展辩论,细算农活、需工量和劳力三笔账。中共郫县委员会根据群众讨论提出的材料和办法,最近又进一步对全县收栽面积和劳动力的需要情况,进行了摸底排队。在调查研究以后,他们发现现有劳动力的潜力很大。例如在算大账时:全县已有75%以上的劳动力用于农业生产,但有些劳动力未能很好发挥作用。例如农业中学学生回到生产队后,多未编组,生产队长派工经常忘掉他们;编了组的也没有劳动定额,做多少算多少。这些人都是强劳力,他们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对生产有很大影响。又如有的公社劳动定额偏低,社员干活时又分不清责任,有的公社评工记分不认真,劳动力强的社员的积极性受了影响。以上问题解决后,在收种大忙期间,再动员全县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和城镇居民支援农业生产,这样就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劳力缺乏的问题。
劳动力开上农业生产最前线以后,怎样做到适时收割、适时栽种、随收随种呢?这就需要合理地组织使用这些劳力。现在,全县根据各种作物的季节早晚,错前错后,有的作物如大麦、葫豆提前安排收割,荞子等则推后,以保证完成小麦、油菜、水稻等大面积作物的收栽任务。同时各公社都组织一定数量的专业队,进行专收专晒专打,做到因活定人,因人派活,既保证数量,又保证质量。在劳动力安排上,各个公社都以管理区为单位,按周、按日进行活路排队,然后再根据需工多少、劳力技术高低、劳力强弱,实行划线使用。在这基础上,各个生产队和专业组织都订出每天的出工计划,使计划落实到人、到田,人田对号,一包到底,务使小麦黄一块收一块,收一块种一块。
为了加强夏收夏种突击运动的领导,全县各级党委第一书记都亲自挂帅,深入前线,参加劳动,具体指挥;各级干部也都分片包干、层层负责,并且认真搞好指挥田,及时交流经验,指导生产。
另一个解决夏收夏种期间劳动力不足问题的办法,是在全县范围内大搞工具改革运动。最近全县制造的脱粒机、简易插秧机、架架车、手推车等就有一万六千多部。同时还修建了二百多里的田间木轨运输道。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麦季大丰收,全县在纵横交错的河网上,广泛以水力作动力,将四十座水碾水磨进行了改造,利用每座水碾的水力,带动十部到四十部脱粒机,并把水碾周围的地平出来做打谷场。每部水力脱粒机的效率比人力脱粒提高二十倍。全县十万亩小麦,原来要八十万个人工才能打完。由于全部实行机械脱粒,只要四万个人工就可全部打完,而且将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现在,全县正掀起一个超定额高工效的竞赛热潮,大战“红五月”,队与队、人与人之间都展开了定期评比竞赛。这种竞赛由于范围小,时间短,紧密结合每项作业,贯彻了多劳多得和政治教育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方针,普遍受到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