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西欧的经济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1
第5版()
专栏:

西欧的经济危机
苏兰
当美国经济的“复苏”极不牢靠的时候,西欧国家的经济情况却在进一步恶化。今年4月英国的“银行家”杂志承认:“1958年是西欧经济的衰退时期”。
西欧经济的恶化,在各个不同的国家,正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形式发展着。到目前为止,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英国、比利时、芬兰和挪威等国,工业生产曾有严重下降。英国的工业生产从1957年起,即开始下降,以后虽稍有回升,但到去年8月时,又一度跌落到1953年的每月平均指数以下。由于美国的经济危机,比利时去年对美输出减少了20%,这不能不对它的工业生产发生重大影响。挪威去年工业生产曾一度急剧下降,这主要发生在造纸、罐头和电气、冶金工业部门。另一类国家是西德、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国。它们的工业生产从1958年第二季度起即陷于停顿,或者是增长的速度已大大缓慢下来。比如西德,去年工业生产只增加了2%—3%,而1957年却是5%—6%,1956年为7%—8%。意大利的工业生产,去年只增长了1—2%,而1956和1957年都是8%。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有利的因素正在逐渐消失,不利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它们虽然还没有进入危机,但危机的内在条件已完全成熟。
从下列的表格中,可以看出西欧经济在最近两年中的变化。
但是,不论是第一类国家也好,第二类国家也好,从整个西欧来看,带有普遍性的事实是:(一)一些基本工业部门,比如钢、煤、建筑以及纺织工业等,在过去一年中受到了严重打击。西欧的钢产量从1957年的九千零十万吨跌到八千六百六十万吨。其中英国的钢产量从二千一百七十万吨下降到一千九百五十七万吨,跌了10%。西德的原钢生产只有二千二百八十万吨,减产7%,跌到1955年来的最低水平。煤炭工业的情况更为严重。整个西欧过剩的煤,从1958年初的一千六百万吨增加到年底的四千五百万吨。其中英国为二千万吨,西德为八百多万吨。煤的总产量则从1957年的四亿七千四百万吨下降到1958年的四亿六千五百万吨。煤、钢生产没有下跌的只有法国,但其增长速度却大大缓慢了。(二)对外贸易严重萎缩。在欧洲经济合作局成员国间的贸易,从1957年上半年到1958年上半年,下降了4%。在去年一年中,英国的出口(按数量计,下同)下降了7.5%;荷兰11.7%;比利时4.3%;挪威6%;瑞典5.4%。
近几个月来,西欧各国为了摆脱危机的威胁,采取种种措施,比如减少大公司的纳税、放松信贷、货币贬值……等。他们企图通过这些办法,造成国内市场的“活跃”,并扩大出口。这种人为的措施,当然只能起局部的、暂时的作用。今年年初以来,西欧一部分国家的工业生产曾稍有回升。但是西欧经济在未来一年中即使不发生更大的恶化,至少也将长期停滞,或者是:稍有回升又继续下跌,呈反复动摇状态。如英国的“银行家”杂志就承认,西欧的经济可能有“恢复”,但“这种恢复是逐步的和摇摆的”。
在美国经济危机因素仍在发展的情况下,西欧经济的动摇不定和恶化,不能不反转来影响到美国,至少,它可能“搅乱”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在美国和西欧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情况下发展着的。
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同战后历次危机的情况不相同。它既影响到北美和西欧的工业国家,也影响到资本主义世界中广大的原料生产国家,即所谓“落后国家”。而1948—1949年和1953—1954年的危机,主要发生在美国以及在经济上同美国特别密切的个别国家。再从各个生产部门来看,这次危机几乎影响到所有的主要工业;而在1951—1952年危机时,受到打击的主要是纺织工业。要想轻易地摆脱这样一次比较深刻的危机,显然是一种过于乐观的幻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曾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更新。随着许多现代化工业的建立和新技术的采用,需求随之扩大,生产率也大大提高。例如在英国,目前四个工人所生产的汽车,比三十年前二十个工人生产的还要多。英国化学工业的产量,在最近十年内增加了一倍,而这一工业部门内每个工人的平均产量则增加了65%。发展了的生产力,面临着愈来愈小的国内外市场。经济危机正是在这一基础上爆发出来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西欧国家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它使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加速了这一腐朽的社会制度“烂下去”的过程。
危机促使西欧国家间加紧了争夺市场的斗争。每一个国家都想把竞争者打倒,把对方淹死。这方面的矛盾是十分复杂的。它突出地表现为“共同市场”和“自由贸易区”计划之间(也就是英国同法国、西德之间),以及“共同市场”内部的尖锐斗争。
自从去年12月关于“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失败以后,英国并没有放弃搞垮“共同市场”的愿望。英国目前的态度是“坐以待变”,等待“共同市场”内部矛盾的发展,再乘机下手。说是等待,并不意味着英国袖手旁观,什么也不干。事实上,英国只是稍稍改变一下过去大吵大嚷的作法,改而采用一些别的手段。比如,英国某些垄断集团最近正在活动把“共同市场”以外的七国组织起来,以便同“共同市场”相对抗。4月15日的“金融时报”报道:如果这样一个新的集团能够建立,将使英国在对“共同市场”的谈判中的地位大大改善。
在“共同市场”和“煤钢联营”内部,法国同西德、大国同小国之间的利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煤钢联营”最高当局虽然屡次开会,提出建议,但却毫无结果。在钢的问题上,比鲁尔钢价便宜10%的法国钢,挤入了西德市场,引起了法国同西德垄断集团间的争吵。在煤的问题上,斗争更加尖锐,每个国家都想把自己剩余的煤抛售出去,而限制别国的煤的进口。最近,“联营”内部的一些大国企图把煤的危机转嫁到比利时一国身上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争夺市场的斗争,也在西欧外部展开。例如,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制造品出口中,1955年英国占19.7%,居第二位;西德占15.4%,居第三位。但到了去年,西德已占18.6%,英国则占18%。西德资本正在急剧地渗入英联邦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还应该提到,西欧国家正利用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实力受到削弱的机会,对美国控制西欧的作法进行不同程度的反抗。比如,法国要求分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领导权,英国则以帝国主义集团间的“调停人”自居,从中渔利,这都是在这一经济背景下发生的。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得帝国主义和“落后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所谓“落后国家”,多半是原料生产国。在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中,他们长期以来处于不利地位。在1955年以前的二十年中,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制造品的贸易增长了60%。但原料贸易的增长率却只及工业制造品的一半。近三年来,世界原料价格不断下跌,特别从1957年起,由于美国限制原料进口,造成原料价格猛跌。根据联合国对1958年原料价格的调查,从1957年年中到1958年年中,原料的平均出口价格下降了10%。与此同时,输入到这些国家的工业制造品价格却上涨了1%。这就使原料生产国家吃了大亏。他们所受的损失,相当于这些国家黄金、外汇储备总和的六分之一。资本主义工业国乘机发了横财,从而把危机的负担转嫁到原料生产国家身上。据估计,在去年一年内,英国因原料价格下跌“赚”的钱达四亿五千万美元,西德则“赚”了二亿五千万美元。
资本主义国家这种残酷的掠夺,引起了原料生产国家购买力的削弱和反抗的增长,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对它们的出口大大下降。英国对英镑区其它国家的输出品价值,1957年为十四亿九千九百万英镑,1958年则减为十四亿五千五百万英镑。
各国垄断资本集团为了转嫁危机,加紧向人民生活进攻,这就使各国国内的矛盾更加尖锐。在这次危机中,各国垄断集团的利润空前增加了,而广大中下阶层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随着生产的萎缩和停滞,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失业军。英国的失业人数达五十五万人,占劳动人口的2.5%。西德失业人数占到5.6%;意大利占8.9%;丹麦占8.3%;比利时占7.2%。失业人数较少的法国,也达到了二十万人。当然,实际的失业人数,远比官方公布的这些数字多得多。比如在英国,估计实际失业人数已破百万大关。如果再加上各国的大量半失业群,问题就更加严重。此外,工人的实际工资没有增加,而物价却不断上涨,致使人民购买力越来越低。法国在去年12月法郎贬值后,物价上涨了6%。英国在1957、1958两年中,零售价格指数上涨了六点。与此相反,垄断资本集团的利润却大大增加了。在英国,仅二千七百五十八家厂商1958年的利润,就比1957年增加了十三亿镑。
这种把危机重担加于劳动人民肩上的结果,不能不引起各国人民,特别是工人群众的反抗。同时,国内市场的萎缩也不能不加深危机的发展。
西欧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正在进一步扩大军事工业,增加军费开支,加深经济军事化。
英国在1958—1959财政年度中,“国防支出”为十四亿一千八百万英镑,而1959—1960年度则增加到十五亿零二百万镑。西德经济中军事工业的比重原来并不太大。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的萎缩,它现在也要扩大军火生产,以“逃避”危机。波恩国防部长斯特劳斯最近声称:对于西德来说,军事生产是“绝对必要的”,这可以使西德在国防军备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扩大军火生产方面,它们把很大一笔钱花在核武器上。英国准备花五亿英镑,来制造所谓“蓝光”式导弹。法国也在核武器生产上下了不少本钱,决心想成为“第四核子大国”。但是,事实早已证明,经济军事化的发展只有使经济危机推向更严重的地步。因此,在西欧,要求缓和紧张局势、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愿望有了增长。(附图表)
1957——1958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1953=100)
注:有*者,只是两个月的平均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