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东鞍山铁矿发展三结合 精矿增两倍日产五千吨 干部、工人、技术人员拧成一股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3
第1版()
专栏:

东鞍山铁矿发展三结合
精矿增两倍日产五千吨
干部、工人、技术人员拧成一股绳
本报鞍山12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东鞍山铁矿采取“听、摸、辩、试、干”的领导方法,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威力,突破了“浮选过滤关”,使精矿产量和质量插翅直上。精矿日产量从过去的一千五百吨稳定上升到五千吨以上,含水量由15%以上降为12%左右,尾矿品位由过去28%降为14%。按照国家计划要求,东鞍山铁矿今年浮选出来的精矿,将供应鞍钢炼成百万吨以上的优质钢。
东鞍山所产矿石是赤铁贫矿。赤铁矿没有磁性不能直接磁选,只有磁化熔烧后进行磁选或直接用浮选才能生产精矿。目前,好多国家对年产几百万吨精矿的浮选技术和设备问题尚未解决。我国自行设计的东鞍山浮选车间,去年国庆节投入生产后头两个月,精矿日产只达三、四百吨。为了提高精矿的产量,东鞍山铁矿领导干部经过分析、研究,发现薄弱环节是在浮选过滤方面。当时技术人员和工人,只有磁选技术理论和操作经验,对浮选磨矿粒度太细、多泥、粘性又大,不易过滤的困难,无法克服。中共东鞍山铁矿党委立即向全体职工提出“突破过滤关、全矿把身翻”的号召,发动群众克服这一薄弱环节。
当时技职人员和工人都积极参加了战斗,但是由于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方面没有密切结合,技术人员只是查理论,翻资料,闷头在试验室搞试验;工人只是自己从操作上、设备上找原因,想办法;领导干部虽然深入现场,但只是一般地了解情况,没有很好地集中大家的智慧,指出方向。结果是:工人创造的一些萌芽性经验得不到总结提高;技术人员的试验脱离实际,得不到工人的协助;领导干部对问题看得不准,感到茫无头绪,因而头一阶段生产效果很不显著。
根据这一段情况,党委作了总结,认为要突破生产技术关,就必须使领导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密切结合起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并且认为,真正贯彻“三结合”,不只是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在一起开会辩论就行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要在劳动实践中结合。为此,这个矿除了不断加强思想领导外,采取了“听、摸、辩、试、干”的领导方法,
“听”是充分发扬民主,耐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摸”是根据群众的意见,在劳动实践中摸底;“辩”是组织好“三结合”进行充分辩论,集中大家的智慧;“试”是根据辩论的结果,进行实地试验,肯定了再做出决定;“干”是根据试验结果,做出决定,组织广大职工实行。
由于认真地贯彻了这个方法,充分地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得全矿面貌为之一新,精矿生产迅速上升。如在2月间发现工人在过滤机里加清水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情况后,东鞍山铁矿的党委书记、矿长,便和当时来矿帮助工作的中央冶金工业部的领导同志,深入工段摸清了底细,接着又组织三结合辩论会和实地试验,结果找出了加清水和补滤布等能提高精矿粉产量和质量的规律,总结出六大操作要点。经过大力推广,精矿日产量猛升到两千吨以上。又如这个车间刚投入生产时,就有好多工人提出离心泵能力不足和水气分离器安放位置不适当的问题,但好多技职人员不相信。3月间,这个矿运用“三结合”的办法,经过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劳动摸底、辩论、试验,升高水气分离器的位置,使离心泵能力增加,精矿平均日产量又飞跃到五千吨以上,最高达到五千五百多吨。
东鞍山铁矿经验证明,实行“三结合”必须以领导干部为核心和以群众运动为基础。而“听、摸、辩、试、干”的方法,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精神。这种领导方法是“三结合”的新发展。它不仅使“三结合”真正成为一个有核心领导、能解决生产关键问题的技术组织形式,加快了技术人员的成长,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同时也使领导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领导作用,使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密切。现在,东鞍山铁矿已把这个领导方法订为经常的制度,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近他们用这个方法,总结了在突破浮选过滤关中丰富的经验,并制出新的操作规程,力争精矿生产更大的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