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借梯上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3
第3版()
专栏:

借梯上楼
四川金堂县太平公社在最近传出一段“借梯上楼”的佳话:第三生产队学习邻近先进生产队的经验,使包产计划落实,全队一心要赢得大面积高产。
原来,太平公社有两条水旱不匀、土地瘦薄的山沟,一条山沟是第一生产队,去年这时充分发动群众,使计划落实,加上大搞多种经营,“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另一条山沟是第三生产队,去年制定生产计划时没经群众充分讨论酝酿,增产不多,家底子仍然很薄。最近,三队抓住制定包产计划这一重要时机,详细访问研究了一队的经验,并把一队队长袁永发请来作了报告,在这个基础上发动社员出主意、想办法,使包产计划落实。
一队和三队(过去是两个小社),都是1956年由四五十户贫苦农民组成的。个体经营时,两条山沟里80%以上的农户都缺粮,每年要靠国家供应一二万斤口粮。当时,他们缺少耕牛、种籽、生产资金……,只是依靠社员们掺吃粗粮、瓜豆才节省出一部分粮食做种,生产资金也全靠社员们东拼西凑。1957年秋天,两条山沟在经济上有了一个“小翻身”,各自卖出四五万斤余粮,买回了耕牛、农具,还存了一部分现金,再加上扩大农业社以后,有不少富裕农民参加,生产资料就不再感到那么缺了。在1958年制定包产计划时,这两个生产队对待依靠群众有了不同的态度。一队制定包产计划时,仍然像以往那样依靠群众,计划订的稳妥,结果秋后超额实现了跃进计划;三队却不是这样,计划订的不实在,结果落了空。
一队在去年制定包产指标时,起初也有些偏高(比上年增产一倍半,平均亩产要达到一千多斤粮食),但是,他们注意发动群众讨论、分析这个指标,发觉只有个别懒汉才赞成这种偏高的指标。例如有的懒汉说:“指标订高了,谁也完不成,大家都赔产,也就都不赔产了。”多数社员则批评这种指标是
“戏台上接婆娘,走走过场”,纷纷要求重新修订。干部接受了社员意见,发动大家仔细计算,挖掘增产潜力。经过群众讨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粮食总产量增长80%的指标,因此,大家都有信心完成并争取超产,结果,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一倍。三队因为没有根据群众的意见修改原订增产一倍半的指标,计划落了空,总产量只增长三成多。最近,三队在制定1959年大春作物的包产指标时,接受了一队的经验,发动群众逐山逐丘计算增产潜力,把原订粮食总产量增长一倍多的包产指标修改为增产70%,群众的奋斗目标是争取加番。队员们说:“这次,指标订的实在,如果不下功夫定要赔产,加上一把劲儿准能超过”。
一队队长在介绍经验时还谈到:“不但指标要订的不高不低,措施也要订的恰到好处,就像做饭一样要拿稳火色。这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到,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哪一丘的增产措施首先要让哪一丘的人发表意见,然后再讨论决定。这样,社员在贯彻措施时就不会提心吊胆,而是心服口服不打折扣,换句话说,措施要落实在社员的心头”。三队的干部和社员听了这一些话乐呵呵地连声称赞:“对头,硬是对头!”他们接受了这一经验,在最近制定增产措施时,改变了过去的草率做法,民主讨论确定了贯彻“八字宪法”的技术规格‘在密植问题上,他们根据本队八种不同性质的土壤以及土层深浅、深耕程度、作物品种、施肥状况等分别为每一块田确定了多少不同的用种量和用秧量,稻田用秧由原订每亩至少栽插五万窝分别改为每亩三万、三万五、四万、四万五千窝,棵数也分别确定为九棵、七棵。同时为解决密植后的通风透光问题,还采取定向条栽(即根据不同地势,分别确定每块田以向阳为主或顺风、顺水为主的条栽方法),在施肥问题上,根据大家的意见,他们把肥效不大的土肥尽量施在薄地上,加厚土层。其它各种性质的肥料则根据土壤、作物和生长状况合理施用,而且和灌溉配合好。据社员们计算,像这样合理施肥,再加上注意保存肥效和沤制肥料,现有的肥料一斤能顶两斤用。
“订计划不怕有反面意见,一份好的计划就包括找到不利条件和变不利为有利,也包括承认那些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这是三队从一队学来的第三条经验。他们根据这一经验,在大讲有利条件的同时,摆出了二百亩旱地没有水源,没有农药、劳动力和肥料不足等困难。接着,便发动群众分析困难和设法克服困难。结果,使很大一部分消极因素变成了积极因素。例如,在讨论计划的过程中,社员们便在山上找到了三股较大的泉水,可以解决一百五十亩旱地的用水。
他们还采取了合理施肥,采集毒草、合理组织调配劳动力等办法,击破了缺少肥料,农药、劳动力等困难。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又选定社员周子云带人挖泉水和修建引水渠道;老农张启云担任合理施肥指挥长;共青团支部书记罗远书领导采集毒草。
三队这次讨论包产计划(包括访问和实地勘测研究)一共历时八天,全队一百八十名社员绝大多数分别在大会和小会上发表了意见,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有六十多条,一切指标,措施和技术规格都经群众讨论通过,在此基础上签订了包产合同。
本报记者 王焕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