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五边地”大有可为——记新会县消灭空闲地的群众性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3
第3版()
专栏:

“五边地”大有可为
——记新会县消灭空闲地的群众性活动
本报记者 黎作骥
消灭空闲地的群众性活动,在广东省新会县搞得热火朝天。这个县的农民在积极做好早稻田间管理的前提下,利用早晨、晚间和休息的时间,四出寻找隙地,很快便扩种了三万五千多亩番薯、豆类、玉米、高粱、蕉芋等各种杂粮和五千多亩水稻,并争取扩种到八万亩。
走到这个县的每一个公社、每一个生产大队,显现在人们眼前的田野景色真是多姿多彩。它的容貌和往年有着鲜明的不同的特色。在纵横交错的围绕着稻田的排灌水沟两旁,农民们别出心裁地多种下两行笔直的水稻,远远望去,就像镶了两条绿色的花边。在堤围上和小路、池塘旁边,一坎一坎的绿豆、黑豆或蕉芋已经吐芽长叶。村子里屋前屋后的空地上,都长着的各种玉米、高粱和豆类。在往日是荒废的小山坡上,农民们采取打穴的办法,种满了番薯。甚至在柑桔、荔枝等果树下,人们也可以发现各种杂粮作物,正在茁壮地生长。
中共新会县委认为,杂粮生产是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为发展禽畜业提供大量饲料,而且杂粮一般比较粗生,随处可种。因此在插秧前,县委即大抓种植杂粮工作,种下各种春种早熟杂粮作物约十万多亩。插秧结束以后,县委又发现各公社还有大量的围堤边、水沟边、田头田尾、屋前屋后等零星土地仍然没有利用起来,便号召全县农民“有地必种,寸土必争”,在抓好早稻田间管理的同时,开展“一人种一担杂粮”的群众运动。县委还规定,较大块的土地归小队种,零星的土地归社员种,收获物全由自己支配使用,属于这方面扩种的面积不增加购粮任务,不扣减口粮指标。
各公社、各生产大队便纷纷对“五边地”进行调查和规划,并把种植的任务迅速地分配给各个小队和社员。司前公社白庙大队经过实地勘查后,查出在山边、屋边、路边、小河边、田基边等处的空闲地共有六百八十亩,如果种上番薯、豆类、玉米等作物,可以增收杂粮九十多万斤,社员们就冒雨抢种。古井公社洲朗大队发动社员规划出能扩种水稻和杂粮的土地有小河边五十亩,大围堤四千七百一十丈,屋前屋后地一百零五亩。这些土地分给小队和社员后,一下子便全部种上各种杂粮,许多社员傍晚收工回来,还在这些零星土地上进行围园、锄地、下种,一直搞到晚上。全县各生产大队的干部都带头扩种杂粮,因此种得很快。棠下公社五个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一起,使用几个晚上的时间,便种下豆类一千五百亩,蕉芋七万五千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