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论潜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3
第7版()
专栏:

论潜力
范康
潜力,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源泉。
每逢事物处在新的发展前夜的时候,在进步派和保守派、促进派和促退派之间,总不可避免地要爆发一场关于潜力问题的争论:究竟有没有发展的潜力?潜力是大还是小?是无限还是有限?如此等等。虽然这两部分人们的基本意见尖锐地对立,但对于潜力是事物发展的基础这一点的认识,却是一致的。促进派重视潜力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对事物发展潜力的肯定,摧毁保守派的口实,激励群众奋勇前进的信心;促退派所以抓住潜力问题大做文章,则是企图抹煞潜力的存在,迷乱我们不断跃进的步伐。
促退派的潜力观建立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按他们看来,事物是停滞不变的,潜力就宛如旧时破落户仓库里的粮食,只出不进,日益减少。他们并不打算去深入探索一下事物蕴藏的能力,有的时候连事物的表象都没有粗浅的了解,便在那里信口雌黄,议论什么潜力的贫乏,以致常常闹出很多的笑话。
比如说吧,有个名叫郭师德的英国采矿工程师,曾经做过这样的论断:湖北省没有工业用煤的蕴藏。一个堂堂的工程师,而且是有名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程师,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有人也许以为,对湖北找到更多的煤藏不该抱有奢望了吧!然而在去年大办钢铁中,中共湖北省委发动人民群众找矿报矿,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在全省七十三个县份中,发现五十四个县份都有煤藏。而且在武昌、蒲圻之间,还发现一个长七十五公里、宽二十多公里、远景储量在十四亿吨上下的大煤矿区。这个现已被命名为鄂南煤矿的三期兴建工程完成后,每年将出产一千七百多万吨优质煤,接近今年全湖北省的计划用煤量。于是,湖北无煤的潜力这种论调宣告破产。
比如说吧,有个名叫卜凯的美国“学者”,曾经写了一本题目叫做“中国土地利用”的书。他在其中认为,中国人口过多,土地耕种已久,地力业已衰退(你看,多么可怕啊!我国的土地不仅没有潜力,而且连本来的一点力量都已经衰退了!)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1958年距离这位美国先生著书立说的时间过去了许多年,他当时“发现”的中国地力衰退现象,发展到1958年,当然是更严重得无以复加了。照他的“理论”看来,我国1958年的农业生产是连简单的再生产也不可能的。然而尽人皆知的事实是,我国的农业在去年不仅扩大再生产了,而且是惊人地扩大再生产:粮食、棉花的产量都比前年翻了一番!确凿的事实给了虚伪的学者一记沉重的耳光,中国土地的潜力不但没有衰退,而且随着中国人民的解放越来越旺盛了。
帝国主义者的先生们在谈论中国问题时,总难免别有用心。但从以上两个例子也可看出:把对事物的无知,歪曲成为事物潜力的稀少;把对事物停止不变的看法,代替事物固有的活跃发展,正是一些相信“潜力有限论”的人们的通病。实际上,潜力是无限的,潜力是不断增长的。这是因为,宇宙是无限的,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不断的,人们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的能力也是日益增长的。我们平常讲的潜力,不外乎物的潜力和人的潜力两种。物,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有实际意义。所以归根到底说起来,潜力,就是人认识、掌握和运用客观事物的能力。这样的能力难道是有止境的么?
很多事情,在人类没有认识它们以前,或者没有深入一步认识它们之前,依靠它们求得发展的潜力似乎是不大的。在人们认识了它们,或者深入一步认识它们之后,情况就大大不同了。江河的水,原始时代的人类仅仅发现它可以供饮用,以后人们才逐渐发现它在经过拦蓄引道后,能有灌溉田园的作用。到了近代,人们进一步洞察了水力的奥秘,用它作为动力来发电。江河的水日日夜夜在流,今天的水和几百年、几千年前的水并无异样,然而它对人类所起的作用,却是如此的悬殊。是过去的水没有灌溉发电的潜力呢,还是过去的人们没有认识水的秘密呢?答案当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砻糠,这是把稻谷碾米以后剩下的谷壳。千百年以来,人们认定它除了烧火焖饭等外,别无其他的潜力。可是上海化工厂在今年不久以前,从砻糠中提炼出多种有用的物质。如糠醛(一种用来制造塑料的主要原料)、玻璃肥料、白炭黑、水玻璃、二氧化矽、轻质绝缘耐火砖等。原来一吨价值不过数元的砻糠,仅仅烧成糠灰,再制成30%的白炭黑,就值两千多元。砻糠的潜力陡然间猛增好几百倍。这里的关键也在于人对物的认识的深化。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掌握它们发展的规律,就能够创造条件,加速事物的变化,从而把它们内涵的巨大潜力解放出来。谷物在土地上生长,依赖于一系列的客观条件。1958年,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决执行了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大大改善了谷物生长的客观条件,创造了高额的、大面积的丰产。我国谷物种植的土地还是以往那些土地,但是在改变土壤、水利、肥料、耕种方法等等条件之后,生产能力便顿然改观。现时我们城市中的街道居民,绝大部分是家庭妇女。作为身心健全的人,他们毫无疑问具有从消费的人发展为生产的人的潜力。然而这样做需要提供若干条件。在大跃进中,街道中集体福利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公共食堂、托儿所等等普遍兴办起来,家庭妇女取得了参加社会生产的条件,于是街道工厂便像雨后春笋那样地涌现,一支生力军加入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武汉市到去年12月为止,有了一千七百八十多个街道工厂,吸收了四万多人,生产的产品种类在一千种以上,不完全统计的产值达三千多万元。这种潜力显然在先前是没有被人估计到的,也是人们没有为它创造出世的条件以前不会有的,但是它本来就存在着。
客观事物的潜力的发掘,同人们主观认识能力的增长成正比例。人的认识能力提高了,掌握和发掘物的潜力也就愈多。客观事物的发展永无穷尽,人们认识能力的增进自然也永难终止。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实践论)人们认识、掌握客观事物的能力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每到一个新的阶段,又有新的更高的发展,人们用自己的双手从自然界解放出来的物的潜力,也就没有尽头,并且是天天加多加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搞生产,做工作的潜力,宛如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长江从它的青海发源地奔流出来,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得到新的支流的汇合,日益壮大,声势越盛,最后流入东海,湮波浩荡,茫无际涯。人们驾驭外界事物的潜力不正是如此吗?人们进行生产的原动力,首先是双手,在这个基础上找到代替手的机械;在获得蒸汽动力之后,又进而发现和使用电的动力,现在又向原子动力的方向迈进。人们越来越聪明,人使用生产原动力的潜力,也就在原有的基础上越来越大。站得高,看得远,洞察潜力的眼光更广阔,挖掘潜力的力量也更强大。这样,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更有奇效。武钢修建一号高炉时,安装热风炉基础的木模,用了十八天的时间。今年安装二号高炉的同样工程,由于有了修建一号高炉的丰富经验,只用五天时间就完成了。人们在新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才干,这不是潜力在增长的明证么?
所以,总起来说,只要宇宙存在,只要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在不停息地发展,事物的潜力就肯定是挖不光的,而且恰恰相反,这种潜力无穷无尽。这是我们所以能够不断跃进、年年跃进的前提。客观事物处在无休无止的发展长河中,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掌握客观世界的能力,就总是向上增长的。人类创造性的潜力当然也无从限量。这是我们所以能够不断跃进、年年跃进的基础。
这样说,并不是抹煞我们的潜力的相对有限性。所谓相对的有限性,就是在一时一地的条件下,由于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还没有相应地提高,因而在掌握某种事物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不承认这种限制,认为我们可以像孙悟空搞七十二变那样,随心所欲地发挥事物的潜力,那会流于主观唯心论的空想。我们指出这种情况,为的是实事求是地进行努力,增强自己的认识能力,逐步地然而又是坚定不移地去开拓事物发展的无限的潜力,绝不是附和促退派的潜力根本有限的观点。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战略上看到潜力无穷,信心百倍,藐视一切困难(这是最基本的),在战术上,估计到潜力一时一地的有限,积极斗争,克服各种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