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不出废品的詹水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4
第2版()
专栏:

不出废品的詹水晶
本报记者 张向波
车工詹水晶,来大连造船厂已经十二个年头了。在这段漫长的时期内,他亲手制出的每一件产品,检查部门都给划上了精良、合格的标记。
暮春4月,轻风送暖,我满怀敬意,到大连造船厂访问了詹水晶。他,中等身材,高高的前额,性格爽朗,但不好谈说自己的体面事。我问他怎样作到不出废品的。他面对着在港口吼叫的轮船停了片刻才答道:“你看,多么大的家伙!上边的部件假若做得不合格,行到海里出了故障,会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詹水晶浙江绍兴人,今年四十二岁,共产党员,是个有二十九年工龄的老工人。他从十岁起就自谋生活,受尽了剥削压迫。
心思放在“活”里
詹水晶正和我谈着话,外厂送来一个十多吨重的轧钢机大轴,这项任务要求急,一天就得交货。詹水晶看见紧急任务来了,他就匆忙地结束了我们的谈话,自动接受这项突击任务去了。
我紧随着他的后面,也来到轮机车间。詹水晶弯着腰、伏在车床上操作,霎时,飞转的刀盘下,腾起了一股喷泉似的烟雾,灼热的蓝色刨花像一条长蛇弯弯曲曲地冲了出来。
“妙极了!”我不自禁地赞叹着。这时詹水晶并未发现身边有人,他仍然聚精会神,贴近车床,盯住车刀,不时拿起“样板”比量着,他的心已同整部机器、整个“活”融合在一起了。
很早以前,厂里质量事故较多,党支部研究原因以后,对工人们说:“思想开小差最易出废品”。党的话像烙铁烙在詹水晶的心上。有一天,他和老婆为孩子的事吵了嘴,心情很不平静。快上班了,他怕因此分心出了废品,上班前特地跑到船台上,了望那广阔的海洋,伸伸腰,做了几个深呼吸,出神地看了会儿水面上飞翔的海鸥,然后大步回到机器旁边,吵嘴的事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时上班时间恰好也到了,走进车间,就全神贯注地开动着机床。
詹水晶不仅开车时聚精会神,就是拿到每一张图纸,也总要把上边纵横交错的线条,繁琐的数字,弄得“菠菜炖豆腐,一清二白”,才放开胆子来高速切削。最近,在加工船上的一个部件,这种活要求很严格,精度差两道就是废品,他想图纸若有一点错差就糟啦,应该检查得更加细致些。他只念过一年书,不会算术,于是就用钢笔画道道,数着图纸上的小数,数到最后,嘿,和总数差了好几道对不起来。他连忙找设计师又算了算,果然是图纸错了。詹水晶的心,就是这样细、这样一点不马虎。
尊重科学又不当“奴隶”
车间里一片金色的霞光,穹顶上滑动的吊车隆隆发响,轧钢机部件经过紧张的突击,终于提前运走了。但是他仍不忙着去休息,一丝不苟的履行着“操作规程”。首先整理卡钳、千分尺、样板……一同交代给接班人;接着又拿起油垢的麻布把浅绿色的机床拭得明晃晃的,松动的螺丝拧得紧紧的……。这一切,在詹水晶看来,都是保证机械精度,避免出废品的重要保证。
所有经过实践检验制订的操作规程,詹水晶都当作科学,分毫不逾。去年厂里革除陈规旧律的时候,有个青年工人劝他说:“詹师傅,你是七级工,艺高人胆大嘛,更应该革除罗里罗嗦的规程,少受点麻烦,多挣点计件。”当时他就劝这个青年人说:“自以为艺高,盲目胆大,不守规程,一心多挣计件的人,也是最容易出废品的人。”不管什么时候,詹水晶能用八分精力干的活,也要拿出十分精力来干,例如造“错汽杆”、“丝杠”这一类“老产品”时,有人说詹师傅的“拿手好戏”来了,“闭一只眼也能作成”,可是詹水晶拿到活,照常是兢兢业业,拧紧卡盘螺丝,把刀磨的规规矩矩,车的时候,一会儿也不离卡钳、千分尺、样板等仪器。
詹水晶遵守操作规程,但决不作任何规程的“奴隶”,条件一变,立即改进。在他建议下修改的操作规程到现在已有十多条。1957年前,大家加工“曲拐”没有经验,工艺师为了保证质量,订了好多规程,光找正就得两天,加工的时候四道工序分段进行,二十天才能作一个。以后,詹水晶同张日良、周传瑞觉得技术条件和过去不同了,于是就研究出四道工序同时作业的新操作规程,经过批准,一试,因为部件不要往返搬动,更便于保证质量,效率还提高了两倍。
更上一层楼
人们都称赞詹水晶是“一个劲儿向前奔的人”。的确如此。詹水晶在大连造船厂,年年受到奖励,获得荣誉称号,近五年来一直是旅大市的特等劳动模范。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上,全国总工会特地号召到会代表向不出废品的詹水晶学习……
詹水晶从不骄傲自满,最近,他为了进一步提高质量,又从改进操作技术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前几天他参加旅大市奖模大会回来,听说张日良在车三百吨水压机部件时创造了一种“新光刀法”,对提高质量好处很大,他当即向张日良请教办法,第二天并蹲在张的车床旁,仔细观察了他磨刀、对刀……一系列动作,然后自己仿照一试,果然比过去的办法车刀移动得快,铁屑特别宽,容易看清走刀情况,控制质量,效率还高了一倍。
詹水晶使唤的车床又大又精密,厂长说是“厂里的命根子”,凡是难以摆弄的大活都送给他作。詹水晶为了把这个光荣任务完成得更好,仍不断改进它的效能。最近国家交来一批高炉鼓风机本体,这家伙三吨多重,中间有一个眼,大车床原有的车刀架不适用。如果车得不精密,就会减少鼓风量。这事把詹水晶急得下班也不回家,围着车床反复的研究,经过苦思钻研,终于想出在原刀架上再安一个弯曲刀杆,经过工艺师的同意,试了试就解决了问题,“眼”车得很精密。
× × ×
最近旅大市召开的奖励劳动模范大会上,詹水晶再一次获得了光荣。会上他介绍了保证质量的经验,到会的劳动模范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场提出学习詹水晶、赶上詹水晶的口号。
这一次大会,鼓起了詹水晶更大的热情,大会的精神像把旺盛的火苗,在他心里跳荡,几天来想出了十多条办法,保证产品更加精良,并在这个前提下,今年要完成二十四个月的工作量。(附图片)
向张日良学习新光刀法
隋 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