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赛红 赛勤 赛巧 山西沁县男女社员各级干部奋勇争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4
第3版()
专栏:

赛红 赛勤 赛巧
山西沁县男女社员各级干部奋勇争先
本报太原13日电 一个以“学天柱、赶东果、追江考、赛李锐”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红、勤、巧”竞赛运动,在山西省沁县展开。据典型调查,运动开展后,劳动效率约提高26%。
中共沁县县委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研究了一些社员在提高劳动效率和改进工具方面的先进事迹以后,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个“男人学天柱、妇女学东果、干部学江考、人人学李锐”的劳动竞赛运动。并且根据
“红能促勤”,“熟能生巧”的辩证关系,号召每个社员力争“勤”、“巧”、“红”。
采取多种多样的竞赛形式,后浪催前浪不断前进
棋逢对手,短兵相接,这是全县各地竞赛中普遍采用的形式。首先发动广大社员自报劳动日,订出分季分月投工计划,然后由社员点兵选将,直线联系,互找对手,互下战书,生产队出榜公布,坚定对垒双方的必胜信念。每七天、十天、最多半月评比一次。在这期间,互报投工情况,互相鼓舞促进,到期公布战果。一段竞赛结束之后,社员另找新的对手,树立新的对立面,开展新的战斗。
树立“标兵”,群追众赶,这是多数地区采用的形式。郭村管理区(王东果的家乡)总结了王东果的典型事例,发动了一个“妇女学东果,男人也学东果”的运动。霍富旺对王东果说:“去年你是模范,今年咱看谁是英雄!”女副主任龙兰香代表全体妇女提出了今年要出现一百七十八个东果式的“女状元”计划。于是,竞赛运动就有声有色地展开了。
城关、韩洪等地区还采取了“唱对台戏”的方式,集体竞赛。郭道公社李其中和王成中两个作业组,在水稻育秧时,同样“阵地”,同样“兵力”,同样“武器”,同样任务,两军对阵展开竞赛。结果,李其中组采用“百孔漏斗洞”(似捞面条用的笊篱)撒籽,勤巧相结合,三天内即完成育秧一亩的任务(连整地、平畦等在内),撒籽非常均匀,集体突破定额47%。王成中组虽然也在同一时间完成,突破定额21%,但撒籽不够均匀。
选定日期,大破定额,这是长盛等地区采用的形式。一般选定每月的三、六、九或逢五、逢十,定为
“突破定额日”。每逢此日,由生产队向社员交代做活地点、干什么活、定额多少、质量标准、报酬多少,使社员心中有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突破定额。以段柳管理区为例,第七生产队在4月15日的“突破定额日”里,七个妇女就有五个突破了定额。李永梅一天做了五种活,得到十七分,超过底分一倍。队里发给光荣证,管理区给写上了光荣榜。
大连环套小连环,这是目前春播阶段较为普遍的竞赛形式。大连环是区、队之间互相竞赛,互派代表到对方,边劳动,边“取经”,共同促进。小连环是在集体操作的农活上,如点种山药,由刨窝、倒圊、点籽、抓粪、复土等五种不同的操作者展开竞赛,连环监督,也叫做“前后验收”。这种方法在春播时期运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既加快了春播速度,又提高了播种质量。
培养熟悉全面业务的生产队长,尽量发挥社员的特长
培养张江考式的队长,指挥李天柱式、王东果式、李锐式的社员。全县各地为了提高领导水平,使这个运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每个管理区都由总支书记、主任等领导干部亲自培养“张江考”。一般的做法是:帮助队长从短期计划、小段安排、修制定额、分配活计、组织竞赛等方面,全面熟悉业务,以生产领导生产,力争成为全队的“标兵”。这样,就在实践中提高了领导才干,带动了广大社员,促进了运动向纵深发展。白郝管理区把第二队队长粟成玉当作培养重点之后,在十一天内投工二十六个,成为全队的一面红旗。广大社员都向队长学习。除83%的男女劳力突破定额外,还出现了三十一个粟成玉式的“标兵”。许多管理区在重点成熟之后,组织各队队务干部召开了现场会议,吸取了经验,使运动很快全面开花。
劳动管理巧安排,促进社员多投工。这是绝大部分管理区和生产队在组织竞赛中采用的措施。根据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由管理区和生产队把各种农活分别等级,分别轻重、粗细、脏净、安险,定出定额,所有劳力排队评定底分,因事用人,因人制宜,尽量采纳社员意见,使社员自选“用武之地”,尽量发挥社员一技之长。这样就使广大社员都有了奋斗目标。
时不空过、路不空行的人越来越多,勤奋劳动形成风气
“天上繁星千万颗,没有今日新事多”。全县开展红勤巧劳动丰收竞赛运动虽然仅有二十多天的时间,但已经立竿见影。巧排农活、大搞革新、时不空过、路不空行的人越来越多。不挑肥拣瘦,不躲重就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险,勤奋不懈,诚实劳动,巧计巧干,“找虎而打”,在全县成为风气。据4月1日到20日的不完全统计:全县九万九千个男女全半农业劳力和一万多个县、社、区、队在乡干部,共报投劳动日近四万个,较原来的投工计划提高103%。从二十天的劳动实绩看:男全劳力每人平均投工二十六点三个,男半劳力二十一点一个;女全劳力二十一个,女半劳力十三点九个;干部平均二十二点七个。全县共改革推广深耕、整地、密植、运输、加工、灶具等各种工具六万多件。出现李天柱式的男社员二千九百八十八个;王东果式的女社员二千六百四十三个;李锐式的男女社员一千零六十一个;张江考式的干部七百六十五个。〔附注〕李天柱
山西壶关县红旗公社川底生产队的一个作业组组长,在去年做了六百十五个劳动日。王东果
山西沁县郭村公社的一名十九岁的女社员,她干活踏实,注意巧干,去年做了五百零二个劳动日。张江考
山西壶关县金星公社的一名生产队长,他善于联系群众,巧于安排农活,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因此工作十分出色。李 锐
山西汾阳杏花公社冯郝沟管理区的社员,他改革了多种工具,使社里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