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必须在优质的基础上高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5
第1版()
专栏:社论

必须在优质的基础上高产
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正在全国工业生产、基本建设和交通运输战线上开展起来。这是一个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全面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继续大跃进的群众运动。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多快好省的总路线。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充分地利用现有设备、原料、燃料、材料、人力和资金,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建设尽可能多的工厂、矿山和铁路,以便尽快地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里不但要求又多又快地进行建设,而且要求又好又省地进行建设,要切实注意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这是一件头等重要的事情。我们生产一件产品,不是供给人们生活的消费,就是供给社会生产和建设的需要。消费资料的质量不好,不经久耐用,式样不美观,色泽不牢固,消费者固然不满意,同时也是对社会物质财富的浪费。生产资料质量不好,为害就更大。比如焦煤的灰分太大,就会影响焦炭的质量;焦炭的质量不好,就会影响生铁的产量和质量;生铁的质量不好,就会影响钢的产量和质量(如用于铸造,将增加铸件的废品率);钢的质量不好,就轧不出好的钢材。工业生产和建设的各个部门本来就是互相连系着的,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好,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事情,而是影响到整个社会生产和建设的大事情。因此,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而斗争,永远是全体职工一项经常的基本任务。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我们必须做到优质高产,使件件产品、项项工程的质量都是头等的。
在生产和建设中,必须提出严格的质量要求,特别是那些关键性的重要产品,尤应如此;否则就将造成恶劣的后果。譬如,我们制造了成千成万台机器,但每一台机器不能顶一台用,只能顶半台,甚至连半台也顶不上。那末,怎能使我们已经有了成千成万台的机器呢?在这种情况下,数量的实际意义就很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又比如,生产出的十吨铁有九吨不合格,不能使用。十,这个数字,实际上等于一。如果十吨铁都不合格,都不能使用,那末,十,这个数量就等于零了。这就是通常所讲的“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的道理。相反,如果我们用同样多的材料、原料和劳动力,制出来的机器质量特别好,效率特别高,寿命特别长,一台可以顶一台半或者两台用,那末,从使用价值来看,等于给国家多增加了半倍或一倍的机器设备能力。这就是通常所讲的“提高质量就是增加数量”的道理,也就是数量和质量矛盾统一的辩证道理。
不注意质量是不好的。但是,强调提高质量,绝不等于就可以放弃速度,一切都慢慢的来。强调了质量而忽视了数量和速度,正如强调了数量和速度而忽视了质量一样,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和落后,要使之达到富足繁荣,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最大限度地高产高速。不过,这必须是在优质的基础上高产高速,既要多又要快,既要好又要省。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高产高速,才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要求的。不顾质量地追求产量和速度,撇开优质追求多和快,不但是打折扣的多快,而且是绝大的浪费。这种多快,是违反总路线的要求的。把数量和质量、高产和优质的矛盾统一起来的辩证观点,就是全面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的观点,也就是我们在生产和建设的实践中,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必须树立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刘少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要表现在我们的经济成就的数量和进度上面,还必须表现在它的质量上面。”我国的技术水平,比之解放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设备也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我们已经有了优质高产的条件。加上国家建设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一天比一天高。这些说明:我们不但有必要,也有可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也就是说,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应当是今年的比去年的好,明年的又比今年的好,一年比一年的好。不论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企业,都必须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应当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工业产品的质量虽然有许多比去年有所提高,但不少产品的质量却降低了。党中央提出的
“铁是好铁、钢是好钢、钢要成材、材要多种”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钢铁企业都做到了,特别是许多地方生铁的质量仍然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有些机械产品的质量也有下降的现象。如有些地方生产的轧钢机,质量就有问题。一些部件该用钢制造的用了铁,该用锻件的用了铸件,结果轧钢机机座受力负荷降低,有的发生了裂痕。其它如某些轻工业产品也有类似情况,这些应当引起有关单位的严重注意。
质量的问题,首先是认识问题。许多事实告诉我们,哪一个企业不重视质量,单纯追求数量,它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就必然不好。道理非常简单,既然对质量的严重意义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足,当然就不会去认真考虑提高质量的办法,即使群众提出了好办法,也会被当作耳边风。所以,要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首先要企业的领导同志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领导重视了,就会把质量指标的“底”交给群众,发动群众讨论,就会向群众进行提高质量的教育,使从上到下,人人重视质量,关心质量,以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对待质量。这样,增产节约运动,才真正成为以优质高产为中心的群众运动。广大的职工群众发动起来了,提高质量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大冶钢厂锻造车间把优质钢材的质量指标告诉群众,发动群众想办法,从去年8月以来一直解决不了的钢种脱炭问题,很快地就得到解决,实现了产量、质量双跃进。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健全企业管理工作。在去年的大跃进中,广大职工群众发扬了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格,大胆改革了许多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无疑是好事情。但是,也应当指出,有些企业在大搞群众运动中,没有相应地加强管理工作,加上在大破大立中破得多,立得少,有些不该破的也破了,迄今尚未立起来,以致有的厂矿秩序混乱,企业管理工作远远落在生产发展的后面。技艺高明的鲁班,不以规矩尚且不能成方圆;聪明的师旷(古代名乐师),不以六律尚且不能正五音。现代企业的生产比鲁班划方圆,比师旷正五音,不知要复杂多少倍,又是成百上千人协作劳动,没有一套必要的规章制度,你行你素,我走我道,怎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呢?又怎能保证和提高质量呢?因此,有破必有立,破之后该立的必须立。我们必须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把必要的规章制度迅速建立起来。如果去年有些破得不合适、现在又无新规章可代替的,应当把旧规章恢复起来。在当前,应当特别抓紧建立和健全合理的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标准和工艺规程,建立和健全质量检查制度和技术监督制度。我们要把专职人员检验和发动职工群众自检、互检结合起来。从上到下,大家都一丝不苟地按照规程和制度办事,对于不合格的半成品,要返工重做;对于不合格的成品,绝不能让它出厂。这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迫切的一项工作,也是实现优质高产必不可少的工作。
科学必须尊重。在去年的大跃进中,广大职工破除迷信,提出了许多关于改进产品设计、改进设备、改进操作方法和生产工艺、节约原料材料、使用代用品等等技术革新的创举。这些技术革新在去年的大跃进中大放光彩。今年在增产节约运动中,仍然鼓励职工群众大胆进行技术革新,仍然继续推广过去行之有效的各种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但是,对于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既不要贬低它们的作用,也不要夸大它们的作用。例如机械工业职工创造的“以铁代钢”、“以铸代锻”的经验,在目前钢材不够富裕、锻造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在不大重要的产品中非关键性部分,而代替以后又确实并不影响产品质量者,可以推广使用。但是,如果我们不加分析地扩大推广的范围,不管是重要的产品还是一般产品,不管是关键部分还是非关键部分,凡是原来用钢的都用铁代替,凡是原来用锻件的都用铸件代替,那末机器产品的质量就不能保证了。因此,破除迷信必须同尊重科学相结合。凡是迷信,必须破除,凡是科学,必须恪守,要保证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就必须尊重科学。
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除了尊重客观物质技术条件,(如原料、燃料、材料、设备、工具等)外,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忽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去年的大跃进中,各个部门都增加了不少新工人,他们或者刚从农村来,或者刚从城市居民中来,技术水平比较低。我们要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实现优质高产,必须继续坚持政治挂帅,继续做好对于人的工作。在继续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觉悟的同时,要大力提高职工群众特别是新工人的技术水平。或者开办短期技术训练班,或者订立师徒合同,技术高的带技术低的,总之,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帮助新工人迅速掌握技术,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
要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必须自始至终进行一系列的细致的工作。不解决思想问题,不加强企业管理,不提高职工群众的技术水平,不采取具体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而只一般化地号召布置一下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继续发扬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细致地、踏实地把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深入开展下去!既要优质,又要高产,在优质的基础上实行高产,把我国整个工业水平再提高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