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受欢迎的检查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5
第2版()
专栏:

受欢迎的检查员
械工
太原矿山机器厂装配检查组,是一个面向生产、联系群众的检查组。他们边检查、边生产,主动配合车间解决问题,受到了职工的好评和欢迎。全组八个人都受到过工人的表扬,称赞他们“既搞检查,又搞生产;既完成任务,又培养徒工”。工人们还称呼检查员吴长红和王守义是“红色检查员”。
为什么他们能够获得这样的好评呢?
“边检查、边生产”是他们在大跃进以来采取的新的工作方法。他们以检查为主,在搞好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参加生产。有检查任务就检查,没有就生产。工人们很欢迎这样作法,说他们“以前是指手划脚,现在是和我们一起苦干巧干”。
由于采取边检查边生产的方法,他们掌握和了解机器内部结构,从而便于进行检查工作,保证产品质量。如机器上漏装了零件,检查员主动装上;装错了就主动纠正过来;哪些地方不合格,就自己动手修理……。总之,只要他们能干就干,真正作到了既是检查者,又是生产者。
他们进行检查工作的特点是,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产生废品。找问题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资料消化,寻找图纸上的问题;一是通过生产,寻找实际中的问题。生产前,他们要消化图纸,尤其对新产品的图纸更是反复消化。这样,既掌握了机器的性能和机构,又可以找出图纸中的差错,对预防废品起了很大作用。检查员王守义和吴长红,通过资料消化发现移送机减速机图纸设计错误,反映给设计科后,立即进行了修改。在生产中他们将图纸和实物对照着找问题,发现机构不灵和配合不当等情况的时候,就设法加以解决。
他们不仅主动地找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及时解决。如检查员周子珍发现装岩机机箱铸造时,因芯子对口皮缝太大,造成气路不通,就立即告诉铸造车间,防止了大批废品的产生。
当生产上遇到技术关键,尤其是新产品技术关键的时候,他们就主动协助车间,想尽一切办法,改进工具,改进操作,和工人一道,苦干巧干,直到攻下关键为止。检查员何长兴,发现润滑设备密封圈用小刀下料质量太差、效率很低,成为完成任务的障碍。他便刻苦钻研,终于用废锯条改成了无齿锯,提高效率八倍。当试制摩擦压力机油泵遇到困难时,他又和工人一起,日夜寻找毛病,亲自修、亲自装、亲自试,终于找到了毛病,使油泵早日试制成功。检查员吴祯,发现20型打眼机在试车时经常发生毛病,不是这不对,就是那有问题。他就根据这些毛病,找出了装配需要注意的地方,保证了试车成功。
检查人员多数是高级工匠,加之事先进行过资料消化,对机器的结构和性能比较了解,这就使他们具备了技术指导的条件。他们经常向低级工匠和徒工进行示范和讲解机器什么地方精密,什么地方粗糙,什么地方是重点,什么地方是一般,以及各种零件、部件的作用……。检查员何长兴除经常指导一般徒工外,还专门培养了两个徒工,使他们学会了装配减速机等产品。检查员李贵元专门带了四个徒工,除在工作时间指导外,还在业余时间经常教徒工看图和操作,使徒工掌握了很多技术。
由于他们在提高质量和完成任务方面作出了成绩,因而在第一季被评为厂的先进小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