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把住这一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5
第2版()
专栏:

把住这一关
雨丰
产品质量优良,人民欢迎,国家满意,生产单位也可因此更好地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反之,产品质量不好,不仅直接浪费原材料、工时,使成本增高,而且还给使用部门造成浪费和麻烦。因此,在增产节约运动中,紧紧把住产品质量这一关,就显得十分重要。
怎样把好这一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严格执行从原料、材料、半成品直到成品的质量检验制度。原材料进厂固然要有专人负责检验,产品出厂也要有专人负责检验。而生产过程中每个部件和零件是否合乎规格,更需要注意检验。如果每个厂把一进一出的两个关口都掌管好,同时又把当中一段管好,那末,次品就不能随便进出,产品质量就有了基本保证。但是,应当看到质量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绝不能以为有了检验制度,一切就万事大吉了。检验制度并不能直接解决操作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影响质量的具体问题和关键问题。要解决这部分问题,还需要依靠生产工人、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三方面结合起来,到劳动现场具体研究,深刻分析,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东鞍山精矿含水量过高的问题,北京起重机器厂齿轮废品率过大的问题,都是通过三结合的形式解决的。
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涉及的方面很多:有实际操作问题,有技术理论问题,也有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问题。光靠技术人员,或者只凭借少数人的经验来处理这个问题,常常容易失之片面,难以圆满解决。所以,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全体有关生产工人,到劳动现场,面对产品,就使问题集中,目标明确,解决问题也就比较容易。因为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熟悉生产设备情况,有丰富实际操作经验,他们人人都会提出大量的具体实际的意见;对生产情况不如工人熟悉,而技术理论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很多问题从技术理论上加以说明。领导干部的亲自参加,可以充分发挥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特长,辨别情况,及时作出决定。这样,就使问题发生的原因,能够比较深刻、全面地被揭发出来;订出的措施办法,也易于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并且为全体工人所了解。这就可以大大鼓舞群众的积极性。
“具体问题必须具体的分析”,在生产各个环节里做好检验,是保证质量的根本方面;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三结合”现场会诊,针对质量关键问题集中众人智谋,从而作出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这又是一个方面。紧紧抓住这两个方面,并且做好政治思想工作,那末,我们的产品质量可以确有把握地达到是优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