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实行区域自治十二年 工农牧业生产大发展 内蒙古跨进社会主义大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5
第6版()
专栏:

实行区域自治十二年 工农牧业生产大发展
内蒙古跨进社会主义大道
本报讯 今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二周年。十二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使自治区的面貌根本改观。
解放前,内蒙古各族劳动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国内反动派和民族内部反动势力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般的奴隶生活,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蒙古民族三百多年被分割的局面,已经永远结束,蒙古民族和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其他少数民族真正享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此期间,内蒙古进行了民主改革,消灭了落后、反动和残酷的封建制度,恢复和发展了各项生产。在去年的大跃进中,又实现了农村和牧区的人民公社化,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飞跃发展。从自治区成立到1958年底,内蒙古的工农业产值增加了四倍以上。过去“手无寸铁”的内蒙古,去年已生产了八万多吨铁、一万多吨钢,结束了不产钢铁的历史。解放前几乎没有工业的内蒙古,现在已建立起各种类型的厂矿,有力地支援了自治区农牧业生产。粮食生产也增加了二点四倍,每年都以大量余粮支援兄弟地区和祖国建设。历史上蒙古民族赖以生存的畜牧业经济,在这些年中增加了将近两倍,达到二千四百多万头,居全国首位。
为了帮助牧民大力发展牲畜和进行建设,在1957年前的八年中。国家拨出相当于十四万两黄金的贷款。现在内蒙古草原上已建设起一百多个经济中心点。大部分牧民已经改变了过去“逐水草而居”的痛苦生活,在定居地上建起了幸福家园。标志着自治区迅速发展和繁荣的全国三大钢铁工业基地之一的包头钢铁工业基地,即将在内蒙古兴建起来,这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古老的大兴安岭上,年轻的森林工业也正在飞跃发展,并将大批优质木材源源送往祖国各地。目前一个大规模改造沙漠的征服自然的斗争,又在内蒙古广阔的沙漠地带开始了。不会很久,一个“塞外成绿洲、沙漠变良田”的美好景象,将出现在内蒙古各族人民的面前。
自治区内工农牧业生产的巨大发展,迅速改善和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从自治区成立到1958年底,全区城乡人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四倍半,每人平均占有粮食量一千二百多斤,丰衣足食的生活已代替了解放前的苦难日子。同时内蒙古的小学生增加了四倍多,中学生增加了十九倍,高等学校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十八所。几百年来严重威胁各族人民的疾病,现已基本控制或消灭,自治区到处呈现了“人丁兴旺”的繁荣景象。解放前人口急剧下降的蒙古民族,从自治区成立到1958年增加了三十多万人,增长了36%。
自治区成立以来,依靠许多汉族老干部的领导和帮助,先后开办了各种学校、训练班,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仅在自治区成立后的头十年中,全区就培养了各族干部十三万人。这些干部已成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骨干,有许多人已担任了领导工作。几年来,他们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团结了各族人民,为自治区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十二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坚决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在解放初期,击垮了一小撮蒙古族上层反动分子企图把内蒙古从祖国大家庭里分裂出去的阴谋活动。胜利了的内蒙古各族人民深深懂得:党的领导、祖国的统一和以汉族为中心的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是各民族得以发展和繁荣的基本保证,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最高利益。
(秦继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