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过去是举目荒芜 如今是人丁兴旺 西双版纳基本消灭疟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5
第6版()
专栏:

过去是举目荒芜 如今是人丁兴旺
西双版纳基本消灭疟疾
本报讯 记者陈渭庚报道: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消灭了疟疾。历史上传说的所谓“瘴气”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据调查,过去西双版纳坝区都是超高度疟疾流行区,一般地方也多是高度疟疾的流行区。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由于没有一个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医药卫生机构,因此每年死于疟疾的人多到不计其数,流行严重的年代常是一个寨子一个寨子的毁灭。历史上曾有一、二百万人口的西双版纳,到解放前夕只剩下二十多万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允景洪,那时只是一个举目荒芜,虎豹出没、人烟稀少的地方,过往旅客和山区群众都不敢下坝留宿。人们形容这个地方为:“要到东佛南,先买大头板(棺材),要下景洪坝,先把老婆嫁。”所谓阴森恐怖的“瘴气区”,使万里以外的人都要触目惊心。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于扑灭疟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早在1950年,边疆部队医务人员就在猛海县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卫生院,积极为各族群众治病。1951年,省卫生厅派了巡回医疗队到边疆免费治疗,1952年又派来西南防疫队,更广泛地开展卫生工作,195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时,已有卫生院四个、卫生防疫站、卫生所各一个,妇幼保健站二个。1955年自治州成立时,在允景洪新建了设备完善的综合性的民族医院,次年又在全州建立了三个疟疾防治所(站),十四个区卫生所,一个妇幼保健所。到目前为止,全州共有民族医院、疟防站、卫生院(所)二十六个,还有大量的民办卫生所,卫生人员增加到解放初期的三十六倍。据不完全统计,历年共用在免费治疗的医药费达四十五万多元,共治疗八十四万人次。1958年,配合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全州还展开了全面防治疟疾和结合积肥以消灭蚊虫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各县普遍向群众宣传疟疾的来由和防治的办法,发动群众人人动手消灭蚊虫,人人服药预防。并大量训练抗疟员,做到每五家有一个抗疟员,担任宣传、报告疫情,协助抗疟机构检查血片,按时免费送药到群众家里。
去年以来,各地普遍清除了堆积几百年的垃圾污水塘,在蚊子繁殖处喷射六六六粉三次到四次,群众普遍定时服用了白乐君,扑疟母星等药品,勐海县还发动群众用牛粪、蒿枝、粗糠和六六六粉烧烟熏蚊。到目前为止,超高度疟疾流行区的勐海坝区,疟疾发病率已被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景洪、勐腊、勐养、勐旺等坝区也降到千分之一左右。发病率最高曾达到70%的勐混,现在的发病率只有万分之二,拥有两万人口的勐遮坝子,今年以来只发现一个生疟疾病的。
由于疟疾病的基本消灭,人口死亡率已大大减少,全州人口激增至三十多万。许多过去空有寨名实际无人的寨子现在已是炊烟缭绕,鸡犬相闻。解放前夕不到三百人的允景洪已发展成近万人的新城市。到处都是人丁兴旺、发展生产的新气象。群众普遍反映:“共产党、毛主席比阿爹阿妈还亲。”对深入边疆为他们治病的汉族医务人员待之如亲人。
抗疟工作的胜利,又大大促进了边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原来边疆各族人民生了病都求神送签,发现疟疾病患者就说是有琵琶鬼,要把病人赶出寨子。现在普遍破除了迷信,相信了医生。不仅有病求医,而且要求扩大与增加卫生机构,选派青年男女来学医和学接生。从去年工农业大跃进以来,各乡群众自己积资购买医药器械,自己动手盖房子,做药廓、病床、产床,乡乡都办起农村医院及产院,少数民族卫生人员,经过汉族医生的帮助,以及进训练班和派往昆明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学习,政治、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现在全州共有少数民族医生干部六十九人(不包括民办卫生所的脱产卫生干部),其中傣族三十四人,僾尼族十一人,拉祜族二人,布朗族二人。此外还在农村里培养了大量的保健员和新法接生员,为进一步发展边疆的医药卫生事业打下了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