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明确责任 健全制度 生产秩序有条不紊 郝福小组人人对产品负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6
第2版()
专栏:

明确责任 健全制度 生产秩序有条不紊
郝福小组人人对产品负责
据山西日报消息 山西机床厂四车间综合生产小组郝福小组改进了管理工作,生产秩序有条不紊,产品质量和产量迅速提高。
郝福小组共有九十六名工人,其中,去年9月以后入厂的新徒工就有四十六名。小组里包括车、钳、铣、钻、冲压五个工种。担负的生产任务,比去年大三至四倍,产品有一千六百多种代号,六千多道工序。试制任务比重很大。产品当中,最大的直径为二公尺,最小的不过五至六粍。生产情况十分复杂。
1月初,小组刚刚成立,由于郝福缺乏领导经验,生产秩序一度比较混乱。在党支部具体帮助下,逐步改善了小组管理工作。
首先,改进管理机构。过去组里工人参加管理,采用的是“八大员”(计划统计员、调度员、工艺员、定额员、工具材料员、安全员、考勤核算员、质量检验员)分头工作,效率不高。小组长郝福根据大家的意见,确定将八大员改成两个由工人参加管理的室:一个是计划调度室,负责管理计划、统计、调度、考勤、核算等工作;另一个是技术准备室,负责管理工艺、定额、一般产品的质量检验、机械维修、技术革新等工作。每室都有一名工人负总责,下有四至五名管理人员。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互相协助,进行工作,既便于组长掌握,又克服了过去一个人管一种,工作效率很低的缺点。同时,由于两室与车间的技术室、计划室直接挂钩,在贯彻车间指示时,也更为得力。计划调度室的工人,每天都能计算出前一天每个工人的生产效果,通过“劳动竞赛台,技术革新统计表”,“徒工评比台”,
“完成定额统计表”等形式,向全组公布;技术准备室,每天都能提前准备好图纸、资料、材料,工时定额以及每种产品的工艺装置(有时是提出改革工艺的意见)。这样作以后,工人们思想明确,心中有底,每天每个人都能了解自己前一天的生产效果,当天的任务有多大,需要多少工时,改革什么工具就能翻多少番。于是工人们的干劲更高了。大家反映:这两个室比八大员解决问题。
接着,这个小组又制订了一系列新的小组管理制度。一、机床责任制。郝福小组共有十部机床,他们在每部机床上,固定专人使用。谁使用,谁对机床负全责,机安员发给他一张注明机床号码、性能、磨损价值的卡片,使每个工人都了解自己使用这部机床的“脾气”和价值。因此,更便于他们在机床上闹技术革新,提高机床效率,并且经常注意检修、维护。
二、质量检验制度。郝福小组的主要产品,是车间检验员负责检验,小组的检验员,每天都根据车间检验的结果,填写废品通知单,写明废多少件,损失价值有多大,然后送给生产者本人,使本人了解自己由于疏忽大意,或者单纯抢工时,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同时也教育了别人。以前这个小组废品最多时一天曾达到一百件左右,建立这种制度以后,已基本上消灭了废品。
三、成本核算制度。郝福小组确定每月2日,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议。4月份每个工时的成本为三角二分钱,是全车间成本最低的小组。自从建立这项制度以后,工人们便千方百计降低成本。
在加强生产管理的同时,郝福还特别注意了对人的管理工作。今年小组的特点是新徒工多,郝福常听领导上说:迅速培养徒工,是今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关键。因此,他和小组党、政、工、团领导人研究找到了快速培养徒工的途径。他们派人到晋西机器厂去学习培养徒工经验,然后,采取定师傅,定机床,定合同,一师多徒等措施。在培养方法上,采取讲课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许多老师傅都全心全意地传授技术。先是师傅干,徒弟看,后是徒弟干,师傅指导,师徒互敬互爱。因此,现在四十六名徒工中,已有二十五名能够单独操作,其余徒工在师傅指导下也都能进行操作。并有二十五名徒工进行了技术革新,最高的提高效率一百倍。
郝福小组流传着一句话“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是郝福的思想,也是全组工人的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