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包产一定要落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6
第3版()
专栏:

包产一定要落实
林一舟
领导农业生产,组织今年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要抓许多环节;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包产。
包产,是公社和生产队、社员之间的一种协议,一种合同;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公社根据包产数字拟定农业方面的收益分配方案。公社以下的核算单位(生产大队或者生产队)根据包产数字来支配由自己管理的各种收支。超过包产的部分,绝大部分或几乎全部归包产单位的社员群众所有。包产数字又是国家分派农产品征购任务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包产数字的拟定,就使一年的生产和分配的轮廓更加明朗化,使生产的增加和生产者收入的增加更直接地联系起来,使国家利益、公社集体利益和社员个人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包产体现出来的这种清楚明白的生产和分配的关系,农民熟悉、妇孺皆知。根据过去的经验,只要处理得好,就会对生产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包产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包产指标是否落实。包产指标不应当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空想出来的。在确定包产指标的时候,决不能以愿望作为根据,以感想代替实际;不能以为指标定得愈高愈好,不能把亩产在实际上只能达到五百斤的,定成一千斤,一千五百斤,甚至更多,实际上做不到。必须对去年当地各种土地上的产量多少,去年比前年增产多少,今年能够增产多少,有什么可靠的增产措施,等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和分析。在切实估计到当地人力、物力、财力的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既要看到各种有利条件,又要看到实际存在的困难条件,并要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使计划指标尽可能地符合实际或接近实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同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共同作出决定。因为一般群众对当地土地和生产上各种实际条件的了解,比干部是会要清楚些。当然,其中也有某些有保守观点的人,但是,一般说来,农民群众对自己耕种的各类土地要采取什么措施以及因此可能达到的产量的估计,是比较实际,比较可靠的。而且,要克服群众中的某些保守观点,也只有依靠实际的经验,首先是依靠一批试验的结果。
经过群众讨论,才能反映群众要求,集中集体智慧,使包产指标成为领导与群众共同决定的指标。这样,包产指标才能真正为群众所掌握,真正成为群众实际行动的奋斗目标,才能鼓舞他们的干劲,激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包产指标能否达到,全靠社员的双手,全在于他们干劲的大小和积极性的高低。经验证明:凡是群众不同意、不接受的计划和指标,勉强实行,硬着来做,往往是行不通、办不到的。
有人担心,这样一来,群众会把指标压得很低。当然,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小集体和大集体的矛盾,这是需要相当时间才能逐步解决的问题。这种矛盾,有时表现为小集体的本位主义,有时表现为大集体的过分集中。当前情况必须注意的,是某些上级的干部对生产指标层层加码,要求过高,同时,对小集体的利益照顾不够,对生产的领导过分集中。因此,必须说明:包产指标如群众不同意就不能算数。小集体和大集体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种利益的一致性是它们共同商量问题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是能够达成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协定的。
包产中有一个留有余地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在包产的时候,把包产指标定得比实际可能达到的产量低一些(例如低10%到20%),给包产的生产小队或者生产队留下超产的余地,使他们真正有可能超产,因而有奖可得,从增产中得到较大的实惠。我们认为这种办法是完全对的,因为这样做,可以大大鼓励和刺激农民群众的增产积极性。切实关心群众的利益,时刻想到使我们的政策措施适合群众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所一贯坚持的原则;我们必须在确定包产指标这一类的问题上,认真贯彻执行这个原则。至于群众当中有少数或个别的人可能产生的指标愈低愈好、留的余地愈大愈好的、不尽合理的、本位主义的想法,通过共同商量讨论,在群众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一致性认识的思想基础上,是可以克服的。对增产的实际可能性估计不足,把指标定得太低,因而使生产措施松懈下来,这种偏向也是要尽可能地防止和纠正的。
我们强调包产指标要切合实际,也就是为了使自己的两脚踏在实地上,使生产跃进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把握,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才会真正下决心、有信心去完成和超额完成所定的指标。指标愈切合实际,他们这种决心和信心也就愈强,跃进的劲头就会更大。相反地,如果超过实际可能,自己根本无把握,群众根本不相信,这同真正的跃进是毫不相干的。过高的指标,脱离实际的指标,不但不能鼓励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反而会挫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因为指标定得过高,谁也达不到,只是说说而已;如果定得切合实际,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群众就会认真对待,争取实现。
包产指标落实以后,我们对产量就有个最低限度的可靠的把握,国家征购、公社积累、社员分配等等的绝对数字,就可以比较实际地预定下来。这样,干部心中有底,工作主动;群众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干活有劲,许多事情都会好办得多。这样,我们整个计划指标的实现,就会更有保证。
(转载“红旗”杂志第十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