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大搞技术革新 川江运量猛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7
第6版()
专栏:

大搞技术革新 川江运量猛增
本报讯 四川省内河航运大搞技术革新,运力大增。
四川内河航运大部分依靠木帆船。几年来,虽然年年都添造大批新船只,增加不少新船工,但由于木帆船运输方式落后,远不能满足运量增长的需要。
从去年下半年全民大炼钢铁开始,运力跟不上运量的矛盾就愈加突出,在四川省党、政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领导下,川江大小航道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命,实行了木船拖带化、夜航、改良船型,实行绞滩和港口装卸机械化,发展机动木船等,运力大增,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共增加运力十八万吨,相当于现有木船总吨位的45%,在今年第一季度运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仍超额1.9%完成了钢铁、粮食等运输任务。
木船拖带化的实现,是川江水上运输的巨大创举,拖带形式有吊拖、绑拖和吊绑拖。泸州港曾以一只装载量一百二十吨的木船拖带八只木船,经过八十七处滩险安全到达重庆。渠江河上一只主船曾拖带三十四艘木船航行了上百公里。现在全省实现拖带化的木船已达一万多只,占总吨位的一半。嘉陵江、渠江、涪江、沱江、岷江、乌江等主要河道上都已基本上实现了木船拖带化。实行木船拖带,一般可节省劳动力30%到50%。全省去年下半年以来,八万吨因缺乏劳动力而停驶的木船便全部参加了生产,一年可多运物资二百多万吨。
船工们在长江夜航的启示下,又从去年下半年起,在渠江试行了夜航。木船工人自己动手用木材、竹材和煤油灯制成土灯标。目前,全江已设置土灯标的有四百多公里,有一万五千只木船可以昼夜兼程,使船只利用率提高了一半,其中仅渠县港一年就可多运物资七十多万吨。贯穿四川中部的沱江流域安上土灯标,实行夜航以后,使运输量加了一番。过去内江地区的制糖厂,经常因为甘蔗运输跟不上影响正常生产,沱江实行夜航后,甘蔗供应已得到了保证。
在改革运输工具方面,川江集中了省内各地和省外各种船只的优点,根据川江滩多、水浅、漕口小的特点,将吃水深、载量小、航速慢的船只改造成吃水浅、载量大、航速快、容易操作而又安全的船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广大船工先后创造的有“鱼肚船”、“七合一”、“九合一”、“双翼船”、“四翼船”、
“三节船”等许多种。一般都是增载不增人,提高载重量10%到60%。全省通过改良船型挖出的运力已达十二万吨。这些船型适用于大小河流,特别在滩多水枯的航道上发挥的作用更大。全省各地正在大力推广“鱼肚船”,据初步计算,如果所有船只都改造成鱼肚船,全省就可以挖出运力十九万吨。
内河运输劳动强度最大、消耗人力最多的是船只过滩(特别是逆水)和港口装卸两个环节。船工们形容拉滩的痛苦说:“脚蹬鹅石手扒沙,腰干弯酸腿震麻”。过一次滩,至少要耽误一、两个小时。因此船工们对技术革命的要求也最迫切。从去年下半年,乌江、涪江、嘉陵江、长宁河、清流河等二百多个港口所辖航运区域,就已安装上了船工们自己创造的土绞滩机,实现了绞滩机械化。机械绞滩可以加速船只周转,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这些河流实行绞滩机械化后,一年可多运一百多万吨货物,相当于增加了四万吨运力。各地港口、码头的船工们还创造了木轨运输道、土起重机、梭槽等装卸工具。较大的港口如长江沿岸的江口、猫儿沱、泸州和铜梁、广元等地,现在都已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装卸,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涪陵专区等地还试制成功一种煤气机动船,载重量比原来可提高一倍以上,航速比普通木船要快三倍,并可节约劳动力80%。全省计划在今年第二季度内新造船只五万吨,以适应下半年钢、煤、粮运量急剧增长的需要。目前达县、乐山等专区已先后制成一万多吨投入生产。四川省最近两年还先后开辟了边远山区的通江、略阳、马边等小河支流六十九条,每年增加一千多万吨的运输量。乌江流域涪陵附近的二百多个滩险经过半年整治后,提高了水位,运量提高40%,现在不仅木船畅通,并已开始通行轮船了。今年全省还计划继续整治和开辟航道千余公里,以增加运输线路,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附图片)
来自四川各地的木船正满载粮食开进重庆港,准备装轮船东运出川。
新华社记者 刘诗临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