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让八万里河川舟楫畅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7
第6版()
专栏:

让八万里河川舟楫畅通
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 丘先忠
充分利用一切河流,发展水上运输,是四川省根据独具的天然条件提出的。在四川省五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百多条大小河川纵横密布,总长八万多里。从边沿山区到腹心地带,从城市到乡村,河流分布均匀,水源充足,常年通航。现在四川省正式通航里程共有一万三千二百多公里,以长江为主干,嘉陵江、沱江、岷江、乌江等为分支,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天然水运网。
四川内河航运除了长江和嘉陵江使用一部分轮船运输外,主要是依靠木船运输。1958年全省木船完成的货运量,约占各种运输工具总运量的40%左右。内河运输的特点是运量大、成本低,一条只通行载重十吨木船的小河支流,就相当于一条公路的运输能力;而木船运输的成本只有汽车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像四川这样大的省,内河航运既担负了长途干线的运输任务,又是火车、轮船、汽车短途集散物资的重要工具。因此,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发展内河航运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四川河流虽然常年通航,但是滩多水急,暗礁丛生,运效很低。解放后,我们对航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开辟工作,变水害为水利,特别是1958年广大农村结合水利建设,发动群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征服了险滩、炸除礁石、疏通航道,开辟了大城河、思蒙河、蒙溪河、麻渡河、洋溪河、燕子河、通口河等小河支流五十六条,共长一千一百多公里,这些河道的整治和开辟,对保证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大足县龙水区组织四千人的治水大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整治了大小支流三十条,修石埝十九座、土坝四十五处,村村通航,实现了水网化。去年这个区共运输物资七千多吨,并从运输战线上节约出九万多个劳动力。三十条河流经过整治后还可以灌溉田土二万五千亩,增加耕地四千八百亩,每年可增产粮食一百三十多万斤。
在大力整河开河的同时,水上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木船职工,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有鱼肚船、七合一、三节船等优良船型,绝大多数的险滩都装上了绞滩机,无数的支流小河推广了双翼船,长龙般的木船拖带运输遍及万里江河,运输效率成倍提高。
我们利用了四川水上运输这个优越条件,1958年减轻了陆上运输的压力,弥补了火车、汽车、轮船等现代运输工具的不足。重庆各钢铁厂需要的生铁、矿石、煤焦等主要原料和燃料,目前已有60%用木船运输。今年以来,木船已承担了把80%生铁运到重庆各重点钢厂的任务,每月运量达二万吨。
四川是全国出产粮食的主要省份之一,每年都有数百万吨的川粮从水路外调,成群结队的木船,把四川年年丰收的粮食从嘉陵江、涪江、渠江运到长江沿岸和铁路沿线,运进城市供应职工和居民。许多偏僻的地区如川东南的秀山、酉阳,川北的通江、巴中、南江一带,过去运粮大部分是靠人力肩挑背运,运量小、成本高,一年年大量粮食积压下来变成了“死角粮”。去年全省开辟了小河流,把多年积存的“死角粮”也逐渐运出来了。
在钢铁工业的带动下,四川省内河运输在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上更发挥了巨大作用。去年下半年,许多工业区和经济作物区都有大批的木船组成专业运输线,把产、销区域连接起来,使工厂生产的化肥、农药、农械等生产资料及时运到农村供给农业生产,四川盛产的广柑、生猪、榨菜、银耳、药材等土特产品运出省外。每年通过内河运输线分散到农村的化学肥料和农具、农药都不下数十万吨。
建设河道还有投资少、收效快的优点,如修一公里公路要投资五万元,修一公里铁路要投资四十万元,而开辟一公里航道仅需三、四千元,只相当于修公路投资的十分之一,修铁路的千分之八。因此,发动群众整治航道,开辟支、小河流,筑坝蓄水,提高水位,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充分利用起来,使所有能利用的河流都能通航,是解决目前运输力量不足的重要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