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岷江上的歌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7
第6版()
专栏:

岷江上的歌声
雷映志
嘿,鱼儿鱼儿你听着,哎,嘿!
嘿,有个船工冯顺和,嘿,前走!
嘿,创造出了鱼肚船,嘿,前走!
嘿,样子和你差不多。嘿,前走!
嘿,鱼肚船儿好操作,哎,嘿!
嘿,险滩恶水都能过,嘿,前走!
嘿,以运保钢跑得快,嘿,前走!
嘿,伙计划桨真快乐。嘿,前走!
嘿,鱼肚船儿省工料,哎,嘿!
嘿,造船只要一天多,嘿,前走!
嘿,节省船工增运力,嘿,前走!
嘿,多快好省人人说。嘿,前走!
这是一首新近流行在岷江上的号子。冯顺和是四川乐山运输公司造船厂的一位三十多年工龄的老工人。今年乐山运输公司的运量比去年增加了两倍,这个造船厂必需在今年第三季度以前制造一万零五百吨木船,才能适应今年运量增长的要求。2月中旬,厂方宣布了这项造船任务以后,工人们满怀信心地说:“只要有材料,完成这项任务没有问题。”
但是,冯顺和却另有打算。他算了算:制造这批船只至少需要四千立方公尺木料、十万斤铁钉、四万斤桐油。目前,这些材料都是国家建设非常需要的。就是把船造好了,也需要增添两千多名船工,到哪里找这么多人呢。他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只要多从改良船型方面想办法,也可以提高船只的载运量。这样,既减少制造船只的任务,又节省人力物力。从那时起,他时常考虑改良船型的问题。
他在修理木船的工地上仔细观察了几种木船的船型,看见了去年制造的一种“九合一”的木船。这种船集中了九种船型的优点,载重量一下子提高了20%。他和工人们一起研究,发现这种木船的主要特点是船体的浮力大,所以载重量就大。于是,他找到了增大船只载重量的门路,就是设法增大船体的浮力。
但是,怎样改良船型才能增大船体的浮力呢?
一天,他站在岷江岸边,一排木筏迎面驰来,木筏两旁绑着竹制的“护笼”,筏子的浮力增加了,行驰很快。他猛然想到:如果在木船两旁也安上“护笼”,不是也会增大船体的浮力吗。他向党支部谈了他的想法,支部书记王伯高支持他,建议他和工人们作一次试验。
一个晴朗的早晨,冯顺和在支部书记的陪同下来到工地,和造船工人一起研究改良船型,经过一番商量,大家决定先挑一只小船试一试,又采纳了木工范友林的建议,把原来设计的“活护笼”改为“死护笼”,这样可以保障航行的安全。工人们用一天多功夫就制成了一只外型像鱼肚的木船。
鱼肚船在乐山港口试航的那一天,搬运工人紧张地往船上装粮食,一会儿装完了四十二吨,装载工作停止了。可是,船上的吃水线,还高高地露出水面以上,驾长(即掌舵的)向工人们喊道:“继续装载”,工人们又装上了三十八吨粮食。驾长看一看吃水线,才说:“不装了”。一支原载重四十二吨的木船,现在足足装了八十吨。
这个造船厂决定在二季度内把乐山运输公司七百多只木船全部改为鱼肚船,到4月底已改了四十多只。全部船只改为鱼肚船后,平均以提高运力60%计算,可以增加运力一万一千多吨,超过了今年计划新增加的一万零五百吨的造船任务。每吨运力的造价比新造船只降低80%以上,可以替国家节省六十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