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队伍精干 人尽其才 淮南大通矿找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8
第2版()
专栏:厂矿调查

队伍精干 人尽其才
淮南大通矿找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本报记者 郭龙春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现1959年国民经济跃进计划的重要环节。从道理上讲,劳动生产率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物质财富的效率,在时间、任务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人力用得越少,劳动力使用得越合理,劳动生产率自然就越高。在一般工矿企业里,究竟劳动力还有没有潜力可挖?怎样可以节约劳动力?劳动力怎样能使用得更合理?记者在淮南市大通煤矿就这几个问题作了调查。
确有潜力
大通矿去年生产了九十五万多吨煤,年产量比1957年增长了27%。今年,国家要求大通矿生产原煤一百三十万吨,比大跃进的1958年又增长36%。钢铁厂、炼焦厂等卫星厂的产量也要增长。任务增加了,人们自然想到要增加人。矿里最初打算要一千七百人,后来经过算账,至少也得要四百;要四百人的计划,正式报给了领导机关。可是,中共安徽省委、淮南市委要求各厂矿不但不增加人,还要抽调一部分劳动力支援新建企业和农业生产。
人是要不到了,生产又必须大跃进,怎么办?只有回过头来,挖掘企业内部劳动力的潜力。
当时,有些干部把“增产必须增人”当作是“客观规律”。有的人还强调大通矿是老矿,生产条件差,去年也曾精简过机构,认为劳动力已经没有潜力可挖。
中共淮南市委认为:劳动力的潜力还是存在的。不但增产可以不增人,而且可以精减人。理由是:第一、去年下半年已经增加了不少人,当时由于缺乏经验,任务紧迫,劳动力安排得不够合理,造成企业中不同程度的窝工浪费现象,特别是新建单位更为突出;第二、工具改革和技术革新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可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员;第三,经过1958年的大跃进,职工的政治觉悟、技术水平和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少用人力。
大通矿的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去年6月底全矿有二千二百八十九名职工。下半年生产大发展,人员陆续增加,据今年1月中旬的统计,全矿共有五千二百零四人(包括新建的钢铁厂、炼焦厂、水泥厂等三个卫星厂的一千零三十二名职工)。人员的增加,保证了煤炭生产的大跃进,同时开始生产出钢、铁、焦炭、水泥等新产品。但是因为短时间内人员增加很多,还有不少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在劳动力使用上也有某些浪费现象。职工群众对人员过多也不满意。矿党委发动职工大鸣大放,讨论劳动力有无潜力时,全矿职工三天贴出六千七百五十六张大字报,提出七千三百四十九条意见,对人浮于事、劳动组织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例如,有人贴大字报批评轮锯房:“二人干,七人看,闲来无事瞎扯淡。”有人贴食堂的大字报:“人浮于事数食堂,分工过细有名堂:涮碗、卖饭、卖菜各管各,一人只能管一桩。先进经验不推广,人员未免太过多。”有的大字报还指出,劳动组织不合理,不仅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还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
精简机构的门路
矿党委经过调查摸底,组织职工鸣放,证明挖掘劳动力潜力确实大有可为,便发动全矿职工采取下列措施,整顿劳动组织,大力精简机构。
合并机构,统一使用人力。例如,洗焦煤的工人和炼焦工人原来分属两个部门,现在都划归工厂管理科领导,人力统一调配,节省五十四人。
同工种工人集中使用。过去三个采掘区和机电科都有井下机修工,现在集中起来,成立机械安装检修队,到各采掘区工作,减少了四十二个人。经理科、机电科、工厂管理科三个单位的铁工集中使用,也由二十四人减少到十四人。
实行兼职作业、联合作业。例如,地面的装卸工,过去有的专门负责把煤装上火车,有的负责在煤仓口装斗车,有的负责从火车上卸木料,分工过细过死,又要分别按照工作繁忙时的情况配备人员,平时就有窝工浪费现象。现在改为联合作业,哪项工作来了就一起干哪项工作,结果节省了六十五个人。
更重要的措施,是在挖掘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定员定额。例如,过去食堂工作人员同用膳人员的比例差不多是1比25,人力有不少浪费;现在改成1比50,共精减六十五人。矿里现在已经制定出定员手册,按部门分工种具体规定了人员数目和工作职责,准备进一步对计时工人按工种确定工作定额,以便领导心中有数,人人责任分明,从管理制度上巩固整顿劳动组织的成果。
另外,这个矿还把编竹笆、制砖两项工作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包给居民委员会,也减少了一百一十五人。
这些都是精简机构的门路。但不是所有办法都适用于各个单位、各个工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大通矿在进行这几项工作时,根据中共淮南市委的指示,注意贯彻了三个原则:(一)确保安全;(二)不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三)要持久可行。这些原则防止了在精简机构过程中发生偏差,使新的劳动组织建立在既先进又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量才用人 保证重点
生产人员和非生产人员的比例、直接生产人员和辅助人员的比例,对于劳动力的合理使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劳动力紧张,也常常与非生产人员、辅助人员比重过大有关。大通矿整顿劳动组织的原则是:非生产人员狠减,辅助人员大减,直接生产人员少减。掘进工等还适当增加,以便扩大生产,并为新煤井培养技术力量。矿里的同志把这叫做劳动力使用上的“一盘棋”——统一安排,保证重点。
整顿机构前后,原煤工人当中采掘工(采煤工人、掘进工人)和辅助工的配备情况是:
采掘工 辅助工
原有人数  1,391 1,663
新方案人数 1,007  997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不但采掘工和辅助工的人数都减少了,而且二者的比例发生了变化。整顿以前,采掘工和辅助工的比例是1比1.2;整顿以后是1比0.9。这样就比以前合理了。
在整顿劳动组织过程中,他们还根据各种工人的特点量才使用。凡是女工能担任的工作不用男工,凡是体弱的人能担任的工作不用年青力壮的人。现在,地面上各个工种的青壮年男工,有很多都被“穆桂英”们赶到井下去了。机电科21%的工人已是女工,食堂工作人员54%已是妇女。矿党委准备继续从非生产部门、辅助部门抽调青壮年女工,训练她们担任打点、调度、小火车司机等工作,以便调出更多的男工开赴生产前线,去扩大生产,或者支援新建企业。
土机械代替人工
要充分挖掘劳动力的潜力,并保证精简机构后确实不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使新的劳动组织方案持久可行,必须大搞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
大通矿技术革新的内容很广泛,重要的如推广轻型掩护支架采煤法,改进开拓设计,推行双风镐交叉作业以及掘进、掏槽、劈帮、装煤交叉作业,等等。特别值得介绍的是改进工具设备,大搞小型机械化。
这个矿是个现代化的企业,但是许多生产环节还是手工操作,有的机器设备效率也不够高。矿党委发动群众根据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从各方面改进工具设备。三个月,全矿职工就提了上千条合理化建议。从生产部门到辅助部门,大家都在找窍门,闹革新。运输系统已经实现了“五化”——主要运输巷道电车化,腰巷运输机械化,小眼拉料绞车化,井口装卸风动化,地面运输车子化。甚至食堂也创造了切菜机、蜂窝加米器等新工具。
现在,井上、井下可以看到许多新设备。它们都是这个矿的职工自己设计、自己利用旧器材等制造的。这些设备花钱很少,看来简单,但是对于提高效率、节省劳力作用很大。
记者在地下三百三十公尺的井口,参观了运输工人丁荣德等创造的“风动装罐机”。只是改装了一段轨道,安了个开关,利用风镐使用的风力,就能自动装卸煤罐,每天可以节省三个推煤罐的人,又能保证安全。我还在地面井口附近看了一台构造简单的“泥浆搅拌机”。过去和泥浆(井下防火用)用耙子,八个人围着两个池子搅和,又劳累又不容易拌匀;有了这台“搅拌机”,一个人开动,就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在卫星厂里,破碎铁矿石、筛料、小高炉上料等改用机械以后,节省了大批人力。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水泥厂的“摇料器”。过去工人用手把原料揉成圆球,效率很低,后来工人用竹子做了个大圆筒,里面搪层泥坯,用小马达带动,原料就在圆筒内陆续摇成球形。这个简单的“摇料器”,一下子代替了八十个工人,而且保证了生产安全。
大通矿已经开放的三百多枝技术革新的花朵,代替了几百名工人。整顿劳动组织以后,技术革新将是节约劳动力的经常的主要的门路。
兵精效率高
大通矿整顿劳动组织,精简了机构,基本上消除了窝工等浪费人力现象。全矿绝大部分单位不但不需要再增加人,还一共精简出一千七百二十人,占全矿原有职工总数的33%(其中卫星厂精简五百二十二人,占原有人数50%以上)。截至4月末,各单位实际已经精简出一千二百四十一人(其中卫星厂已精简四百三十八人)。现在,全矿已经调出六百五十人支援农业生产,调出九十六人支援兄弟企业。还有一些人调到采掘、机电部门培训,准备支援外矿。另外有一部分人根据上级指示,开辟了生产煤矿需要的铅丝、洋钉等新业务。
人员减少了很多,产量却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更有显著提高。从1月中旬开始整顿劳动组织,到3月份便初步获得了大丰收的果实。这个月全矿超过计划8%,生产了十二万多吨煤,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0%,比去年产量最高的12月份增长19%,创造了开矿后的新纪录;全员效率达到每工一点五一四吨,比去年同期提高25%,比去年全年平均全员效率提高22%;生产成本也比去年同期降低26%,比去年全年平均生产成本降低28%。4月份,这个矿的生产水平又有提高。
这是大通矿挖掘劳动力潜力的初步成就。矿党委还有进一步的打算:第一、健全劳动管理和生产责任制度(主要是定员定额管理),经常注意调整劳动组织;第二、在工人中设立不脱产的劳动工资管理员,为劳动管理工作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深入开展技术革命。这些措施可以保证新劳动组织方案的彻底实现,保证经常节省地、合理地使用劳动力,更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