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雅尔塔随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18
第8版()
专栏:

雅尔塔随笔
伍廷根
不久以前,我们曾有一次雅尔塔之行,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这个美丽的地方已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4月初的一天早晨,我们从莫斯科的伏努科夫机场乘飞机前往苏联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就在这个半岛上。它背山面海,飞机不能直达,只能飞到克里米亚的第一大城西姆菲罗波尔。在西姆菲罗波尔的机场上,我们看到一架直升飞机,据说是飞往雅尔塔的,因为丛山峻岭难不住直升飞机。为了更好地欣赏明秀的山川,我们没有乘直升飞机,却坐上汽车沿公路进发。
克里米亚半岛伸入黑海,沿岸大都是气候温和,景色宜人的海滨疗养地。十月革命以后几十年来,苏联政府在海岸边上修建了无数的疗养所,供广大的劳动人民来此休养。汽车过处,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人民有劳动的权利,人民有休息的权利。”
约走了一半路程,汽车经过库图佐夫喷泉。从十三世纪到十五世纪,克里米亚曾被土耳其等外族入侵,1774年俄国名将库图佐夫(当时还是一个年轻的中校),大败土耳其军队于此。后人在古战场上立下他的雕像,修了一个喷泉,该地即称为库图佐夫卡以作纪念。
快到雅尔塔的时候,汽车经过马山得拉,这里有一座规模很大的葡萄酒厂。克里米亚盛产葡萄,公路旁边的平地和山坡上尽是葡萄架子。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如果是在夏末秋初的季节,漫山遍野都将结满各种颜色的葡萄,使半岛变得更加美丽。除了作水果供食用外,葡萄多用来酿酒,这里出产的葡萄酒是很有名的。由于气候温和,克里米亚南部的植物非常繁茂,种类之多竟达两千种以上,因而有“绿色宝库”之称。
在苍黄的暮色中,我们来到了雅尔塔。
只要一和这城市接触,马上就会被它的优美和雅静所吸引。它不像繁华的都会,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喧嚣的市廛,但却是非常好的居停、休养的胜地。这里人口不多,约只有五万人,人们的住宅是一座座两层的小洋房。房子前面都有一个小庭院,百花正在开放。走在街上,夹道都是鲜花,随着习习的海风向游人散发出阵阵的香气,整个城市就像是一座大花园。
海边是一条整齐宽阔的马路,这是游人最多的地方,旅馆,餐厅,百货店多设在这里。我们看见工人们在修饰露天餐厅和冷食店,准备迎接夏天的游客。这里的游泳季节很长,从5月到10月。在这段时间里,天气较热,人们可以在黑海边作海水浴。海滨马路的石栏外就是烟波浩渺的黑海。码头上停着许多小游艇,供人们到海上遨游,此外还有大客轮常来往于敖得萨、西瓦斯托波尔之间。来雅尔塔休养、游览的人终年不断。休养所和旅馆经常人满。随着共产主义建设的发展,苏联人民的生活日益美好,人人都有休息、疗养的机会。这座五万人口的小城市每年接待休养、游览的人竟达五十万之多。
雅尔塔曾留下许多作家和诗人的足迹。大诗人普希金,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都不止一次地到过这里,马雅可夫斯基还写下了称赞这地方的诗篇。契呵夫在雅尔塔的故居,现在已作为博物馆向游人开放。从1899年起,契呵夫到这小城来疗养肺病,一直住到1904年5月1日才离去。由于肺病的加重,他在两个月之后,(7月2日)就在德国的一个疗养地逝世了。契呵夫的许多作品都是在雅尔塔的住所里写成的。他的朋友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列维坦等都曾在这房子里作客。房子的女主人——契呵夫的妻子在我们访问故居前不久(今年3月21日)去世。
离雅尔塔不远有一座华丽的建筑物,周围绿树成荫,环境非常优美,那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宫。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将它改为集体农庄庄员的休养所。1945年2月斯大林同志与罗斯福、丘吉尔在这里举行了会谈,并签订了著名的雅尔塔协定。根据协定,苏联在取得对法西斯德国的彻底胜利后立即向日本宣战,在我国东北粉碎了日本侵略军,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们在明媚的春光里参观了这座沙皇的夏宫。里面一片寂静,原来休养者们午睡正酣呢。
雅尔塔的数日遨游,使我们深深感到在人民的政权下,劳动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