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大家当“医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22
第2版()
专栏:

大家当“医生”
孔桑
医生治病,首先是诊,其次才是开药方。病源找着了,对症下药,药到才能病除。治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的病,跟治人的病一样,也得先找病源,然后提出改进的措施。
那么,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的病怎样诊呢?依靠谁来诊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群众同专家结合,共同来诊,共同来治。在这方面天津第二铸铁厂的经验是值得重视的。
造成产品和工程质量不够好的因素,往往比较复杂,有原材料方面的,有设备方面的,有操作方面的,有管理方面的,还有人们的认识方面的,所以发动大家鸣放,大家当“医生”,大家“诊断”,才可以比较全面地按产品、部件、工序分头去找,从技术方面找,从管理方面找,从操作方面找,从人们的思想认识方面去找,各抒己见,把各种矛盾的各个侧面都摆出来。这样,病根在哪里,就比较容易看得清楚,提出的改进措施也就比较切合实际些。而且职工鸣放的过程,同时就是自我教育、提高觉悟、提高责任感的过程。所以,通过专题鸣放,不只可以比较容易发现问题,可以提出比较好的措施,还可以为下一步贯彻执行这些措施作好思想准备。天津第二铸铁厂为什么在5月初才确定以提高铸件质量为增产节约红旗竞赛运动的中心,到5月11日至18日,全厂铸件正品率就能够从60%提高到94%左右呢?根本原因就是发动群众专题鸣放,大家当“医生”。当然,发动职工群众鸣放,找病源,想办法,其中也包括专家在内,专家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一方面,群众提出来的改进措施,需要专家鉴定;另一方面,有些重大的质量问题,也需要专家同群众一起共同研究。所以,在发动职工群众鸣放,找病源,想办法的同时,还得有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把三方面的智慧集中起来。天津第二铸铁厂组织三结合的“鸣放会诊”,解决洗煤机大轮的缩孔问题,使铸件的正品率达到百分之百的经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