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夏收夏种劳力不足怎么办 历城各公社提出十项办法发挥劳动潜力 郫县古城公社发动群众开展高工效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23
第3版()
专栏:

夏收夏种劳力不足怎么办
历城各公社提出十项办法发挥劳动潜力
郫县古城公社发动群众开展高工效运动
本报济南22日电 山东历城县各人民公社提出十项办法解决夏收夏种的劳力问题。这个县共有小麦三十五万亩,生长得空前好,再过半月即要开镰收割;春播作物八十多万亩,也需要间苗、锄草加强管理。历年来,收、种、管这几项季节性强烈的农活挤在一起,如果掌握不好,安排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今年因为小麦好,收割费工,劳力更感不足。这个困难怎么解决?各公社和生产队算了劳力账以后,提出了十项解决办法:(1)夏收前以队为单位开展一个高工效突击运动,把可以在开镰前做的农活(如春播作物间苗、锄草、喷撒农药等),争取抢先做好,以便能集中力量搞夏收。(2)立即停止与夏收夏种无关的社办工业,全县可抽出二万人投入农业生产。(3)采取“三就”(就地收割、就地打场、就地分配)的办法收打小麦。这样每亩地的小麦比运回村里打、分,约能省二个半劳动日,全县约能省五十万个劳动日。(4)夏种作物的底肥采取三种办法积运。就地积、就地造,就地施;收割前就把肥运到地头上;开展社员上下坡不空手运动,这样可以节约出八万多个积肥运动的劳动日。(5)春播作物的田间管理,实行组包片、户包块的办法,这样责任具体,人人关心,经验证明可提高工效10%左右。(6)及早作好收、打、运、防、分配等各项物质和工具准备,做到人手一具,以免窝工。(7)长计划短安排。各生产队把夏收前后一个月的生产时间,分为两段作了安排。夏收前是突击开展高工效运动,尽量多赶一些农活;夏收开始以后,一个计划两套安排,晴天有一套安排,雨天也有一套安排,预防因风雨打乱原来计划,造成被动。(8)搞好劳动定额,主要农活增加工分,用政治加奖励的办法促进劳动积极性。(9)开展队与队、组与组、人与人之间的竞赛,从县到小组逐级组织四查四比(查计划比完成、查出勤比效率、查数量比质量、查组织比管理),掀起生产新高潮。(10)干部带头参加劳动,坚持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县直属部门已抽调二百五十多名干部下社下队,县、社党委书记都分片包干,深入田间。
上述十个办法全部实行之后,全县估计可增加一百七十多万个劳动日。现在全县各公社的二千多个生产队,大部分把最近一个月的时间,分作两段,按两套计划作规划,把计划落实到作业小组和每个社员,展开了以高工效为目标的竞赛。东郊公社的洪家楼生产队,半月的小段计划,已经提前五天完成。港沟公社各生产队的社员,开展不空手运动,利用上地时间,不几天捎到地头上几百万斤肥料,回村时又捎回大批的野生饲料。(胡雷)
本报成都22日电 四川郫县古城人民公社以改进劳动组织和提高技术为中心,发动社员开展高工效运动,克服了夏收夏种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难。从4月下旬到5月20日为止,全社小春作物已收割70%以上,早稻和中稻栽秧时间也比往年提前了七、八天完成。
古城公社从4月18日开始栽早稻,因为夏收准备和大春作物栽种挤在一起,头绪多,工作量大,各管理区和生产队抓不住中心,原计划4月29日栽完三千一百亩早稻,到24日才栽下二百五十五亩。按照这样的进度,栽完早稻就需要两个月时间(过了立秋)。公社党总支为此立即召开全社干部紧急动员大会,强调要从改进劳动组织、提高技术着手发动群众开展高工效运动,同时将生产任务分配各管理区自己掌握,力争抢上季节按期完成。
生产任务层层下达以后,各管理区和生产队首先将每月任务和劳动力算出一笔总账,根据小春收获和大春栽种季节具体安排了每旬、每天的进度。在劳动组织上,各生产队普遍采取了技术归队的办法,即按照每个人的技术专长进行生产。例如会栽秧的去栽秧,适合犁地的去犁地,体力强技术差的人搞运输,体力技术都比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就担负次要的劳动。在日常生产中经常保持90%左右的劳动力从事收割油菜、小麦和栽插水稻等中心工作,10%的劳动力搞其他活路。各管理区并分别组织一支三十人到五十人的突击队随时突击薄弱环节。
在日常生产中,古城公社还采取了“人田对号,分片分段”的办法。生产队要求社员根据自己体力和技术强弱自由组合,充分发挥每个社员的作用。例如过去栽秧不管劳力强弱一齐下田,十几个人拉成一根线,栽完一行再栽第二行,结果插秧快的人窝工,劳动力浪费很大。4月份各管理区普遍实行自由组合,分片分段“人田对号”以后,全社平均栽秧工效就提高了一倍以上。
古城公社改进劳动组织是和改进技术、推广先进经验同时并行的。为了鼓励社员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公社规定无论任何工种,凡是超过定额者,超过部分除全部计算工分外,并分成三个等级适当给以不同的物资奖励和荣誉奖励。各管理区并实行当天验收,当天发奖,及时宣传表扬,这种办法大大激发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4月份最初栽早稻时,每个工定额日插二分五厘田普遍达不到,4月25日全社有七个社员改进了栽秧姿势和动作,每天插秧就超过七分田以上,最高达到一亩多。紧接着各管理区、生产队和社员个人之间掀起了互相竞赛,互相学习技术的群众运动,到5月9日早中稻栽完为止,全社插秧的日平均工效就突破二分五厘田,达到六分田以上,提高工效一倍多。在短短的半个月中,全社创造高工效的共有四百多人。各种小春作物收割工效也提高了一倍以上。
公社党总支为了巩固群众情绪,推动运动的深入发展,在高工效运动中,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推广。4月份完成了早稻栽插任务后,公社总结了第一个战役的经验,评出十二名标兵,并及时提出“大战红五月,力争满堂红”的新口号,进一步开展集体竞赛,打擂比武,使群众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吕希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