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太行山上一个普通农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24
第5版()
专栏:

太行山上一个普通农村
本报记者 郝占敖 李玉秀
清澈的泉水
黎城源泉村,被雄伟的太行山环抱着。村中,聚积着一池从太行山脚下流出来的清澈的泉水,源泉村就因此而得名。在艰苦的抗日战争的岁月里,它一直是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工业重地之一。源泉的泉水,冬暖夏凉。据说,用它造出来的纸,耐用、美观。这股抗日战争时期有过很大贡献的泉水,今天又川流不息地流向肥沃的土地上,全力为农业大跃进服务。
过去,源泉村在封建势力和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榨下,遍体鳞伤,劳动人民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然而,今天的源泉却又是另外一个源泉了,她变得使人非常熟悉,却又十分生疏了。说她熟悉,是因为她的名字和那股清澈得像镜子一样的泉水,人们永远不会忘掉;说她生疏,是因为除了矗立在村中的烈士纪念亭唯一能标明战争的痕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老党员话当年
我们到了源泉管理区党支部副书记杨积福同志家里。
党支部副书记杨积福,是村子里头一个共产党员,年纪已经不小了,可是身体却非常结实。他是道地的源泉人,又是在本村整整工作了二十年的村干部。他简直是一部活历史;不经过任何思索就滔滔不绝地向我们叙述起这个村子的变化来了。
“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记得源泉村是一个穷村子,十户里边,有九户给地主富农当长工。
“1940年,村里正式成立了党的组织。党支部领导群众组织起变工队、互助组,搞减租减息,取消了地主的‘黑骡打滚’、‘出门三声炮’的高利贷剥削。后来,又搞土地改革,彻底打垮了地主。组织起来生产,粮食比过去打得多了,农民的生活才一天天地好起来。
“话又说回来了,做工作总是要碰到困难的。比方说吧,1953年成立农业社,谁也知道听党的号召不会错,可是,有些人还想看一看再入社。好吧,那就让他们等一等。党团员带头,先组织了三十二户的初级社。隔了两年,人们看见农业社就是能比互助组多打粮,都来要求入社了。全村就组织成一个高级社。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还不愿过好生活?”老杨笑了笑,又说下去。
“我们源泉村,石厚土薄,遇上个年景,一亩才能打百十斤粮食。可是,成立高级社的那一年,每亩平均打了三百二十斤,比起战前的产量增加了四、五倍。”
使老杨感到最兴奋的是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和农业大跃进。粮食每亩平均产量四百四十九斤。而且,林业、牧业、副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全村每人平均收入一百元。老杨高兴地说:“我在源泉村活了五十五年,这是头一年。”在一个社员家里做客
在一个食堂里吃饭,很快我们就跟社员们熟悉起来。一天,吃过晚饭,我们顺便去一户叫李阳春的社员家里聊天。
两间粉刷得雪白的房间,被电灯光照得明晃晃的。这时候,李阳春两口子都在家里。这个身材粗壮的五十多岁的庄稼人,穿着一件标准的黎城蓝粗布棉袄,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看起来很精干。妻子正在给丈夫和孩子们赶做新鞋,好让他们赶古会时候穿。
在拉家常的时候,李阳春说:“以前,我给地主整整当了十年长工。土地改革,我分到了土地,以后组织互助组、农业社,粮食一年比一年打得多,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了,去年成立公社,我一个人就做了四百四十个劳动日。”他仿佛怕别人打断他谈话似的,不停息地说下去,“现在,孩子们都在学校里念书……”
谈到这里,一直保持沉默的女主人,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她激动地说:“一说孩子就叫人伤心,你们看,我也不嫌羞,我生过十四个孩子,现在只留下四个(一个给了李阳春哥),以前少吃没喝,加上日本鬼子‘扫荡’,连大人也活不了,哪里还能顾得了孩子。就这样,饿的饿,病的病,把十个孩子活活给糟蹋了!唉,可惜他们生得太早了,要是在这个年头里生,该有多好。”
李阳春赞同地看了看他的女人,又转向我们说:“不说别的,现在铺的、盖的都好了。我家五口人,每人一床被子还有剩余。前年,买了一块毯子,去年又买了一块。过去咱在这穷山沟,知道啥叫暖水瓶?现在暖水瓶、水鞋……样样都有。”他兴奋地一样样指给我们看。
“在吃喝方面,你们在食堂吃饭,当然都知道了。以前,我们这里有句老话,叫‘三天不吃糠,肚里没主张!’这几年生产发展了,我们吃喝也一步步提高了。自成立公社以来,根本就不吃糠了。”
根据中共黎城县委的调查:这个一百七十户人家的村子,近三年来,有三十四户新盖房子一百四十四间;七十户翻盖房子二百六十三间。全村有六十三户在银行存款,其中最多的存四百九十元。余粮户占总户数的62%。全村共购买暖水瓶一百四十八个,胶鞋、雨鞋四百七十五双……。
是的,那些当年在抗日战争中创造“榆木炮带弹雷”的英雄们,今天又在大显本领。董富海曾经赤手空拳,打倒了几个敌人,夺得了一支步枪,因而受到了人民政府的奖励。今天,他又细致地养山蚕,他和他的伙伴们今年计划收入三千元,比去年要增加四倍。(附图片)
群群鹅鸭正在屯绛八一水库嬉戏。新华社记者 花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