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从化养蜂匠师的创造性劳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24
第7版()
专栏:

从化养蜂匠师的创造性劳动
本报记者 郑世文
广东从化确是一个名不虚传的水果之乡。这里,遍地林果,四时皆花。近年来,这个水果之乡,更成了一个远近扬名的养蜂先进地区。到这里参观过的养蜂工作的人,都看到这里的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
建造“蜜蜂大厦”
来到这里,人们首先会被果林深处,一所所粉刷得雪白的房子所吸引。这就是在去年的大跃进中为蜜蜂所建造的“大厦”。这些“大厦”能调节气温,冬暖夏凉,一所能住上五、六十群蜂,有的能住到百群以上。参观了这些“大厦”,人们不禁这样想:这里的蜜蜂倒是先住起“洋楼”来了。合作化前,它们住的还是旧式的竹笼子,1956年合作化后,它们才逐步移居到“现代化住宅”活框蜂箱里来。而现在,它们已经住上冬暖夏凉的“大厦”了。
这里的养蜂匠师告诉我们,蜜蜂有这样一种本能的习性,如果它本群的后代繁殖昌盛,它们就情绪高涨,积极出勤;反之,它们就会情绪低落,不愿出勤,甚至集体逃跑。而蜜蜂幼虫的繁殖,对气候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天热时,如果巢温过高,蜂群就要忙于挑水、扇风,保护幼虫,直接影响它们的寿命和繁殖;天冷时,巢温不足,又会影响幼虫的孵化。现在使用的木制活框蜂箱,由于易受外界天气影响,不能完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才有这种“蜜蜂大厦”的修造。
在去年大跃进的洪流下,随着养蜂事业的发展,如何解决大量制造活框蜂箱所需的木材,如何有效地调整巢温,适应蜂群的繁殖,这些问题,都在每个养蜂工作者的脑海里盘旋。这时,县里的技术员梁百辑就想起了野蜂穴居野处时的生活状况。他曾见过农民在深山岩洞中捕获的一群野蜂,群势强大几乎等于家蜂的十倍。他就想,这可能是因为地穴里冬暖夏凉,更适宜蜜蜂的生长。如果我们也能在地穴里养蜂成功,木材问题,巢温问题,不就是一举都解决了吗?县委支持了他的这个建议,并经过各地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从此,各地养蜂场就不断发展这个经验,从单群地穴饲养,到多群地穴饲养,进一步又发展成为现在的“蜜蜂大厦”。
操“蜂国”分封大权
这里的农民对蜜蜂的生活、组织和习性,积累了不少的知识和经验。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让一个不懂蜂性的人饲养一群蜂,往往不上几天,蜂群便溜个精光。但这里的农民饲养一群蜂,可以流传几代。县委很重视群众的实践经验,不断组织他们交流总结,并学习新的技术知识。实践经验加上书本知识,现在全县已有几百名农民养蜂员成为出色的养蜂匠师。他们熟练地操纵了“蜂国”分蜂的大权,能人工培育新的“女王”(蜂王),能掌握调动蜂王、并群采蜜等复杂的技术。蜜蜂世界里还有一种活像列土封疆的本能习性。每当蜂群发展到一定的数量,通常是蜂群里出现了雄蜂以后,工蜂就着手准备分家的事宜。这种天然分群,常常造成蜂群的损失。这里的养蜂员掌握了分蜂的技术以后,就再不让蜜蜂自己分群了。当需要分群的时候,就通过人工育王,进行人工分蜂,因而能够有计划地发展蜂群和提高蜂群的产蜜量。
找到新的饲料
蜜蜂最大的敌害,就是险恶的天气。在连绵不断的雨天,蜂群不能出门采花蜜,就会影响它的生活和繁育。因此,替蜜蜂解决饲料,就成为管养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这里的养蜂匠师们在这方面所花的心思和获得的成就,使参观过的人都称赞不已。蜜蜂竟喜欢喝奶茶和吃鱼,说出来也许难以使人置信。但这里的实践经验却证明,蜜蜂不仅喜欢吃这两样东西,而且还是加速蜂群繁育的特效饲料。养蜂员王灶在积年累月的观察中发现,蜜蜂在盛过牛奶茶的杯中吸吮着不愿走。养蜂员王烈明还发现,蜜蜂很高兴吃菜碟中剩下的鱼汁。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细致观察和研究,最后用牛奶茶拌糖和煎鱼汁分别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蜂群食用这些饲料后,乳汁丰富,繁殖快,而且是越夏期恢复母蜂产卵的好饲料。
这里的养蜂员还替本国蜂恢复了名誉。过去不少人认为本国蜂采蜜能力比不上意大利蜂,给它带上了“劣种”的帽子。但这里饲养的绝大部分是本国蜂,经过革新管养技术以后,采蜜能力并不亚于意大利蜂。江浦公社五千四百群本国蜂今年春季平均每群产蜜三十五斤多。这个公社锦联队的二十群本国蜂,还创造了平均每群产蜜七十二斤的纪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