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为了创造合乎理想的小麦良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25
第3版()
专栏:

为了创造合乎理想的小麦良种
本报记者 戴德义
麦籽大似豆,麦秆筷子粗,
不倒也不病,一亩产量顶两亩。
这是一位老农参观过农民育种专家龚文生培育的“内乡五号”良种小麦以后留下的快板诗。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从目前河南省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良种繁殖场里培育的“内乡五号”小麦生长情况来看,肥胖胖的麦穗已经长到四寸长,虽然它已经经历了数次疾风暴雨的袭击,但还没有一株倒伏。龚文生告诉我说:“内乡五号”到今年为止,已经整整培育了八个年头。
龚文生是内乡县龚桥村人,今年四十七岁,出生在贫农家庭,从小他就有培育小麦良种的打算。可是,在解放前他家没有一分地,他的这个愿望,直到解放后才得以实现。由于他在选育和培育小麦新品种中取得了优异的成就,1958年,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聘请他为特约研究员。
解放后的头两年,龚文生所在村的群众没有选种习惯,唯有他播种的小麦都是经过粒选的“白火麦”良种,产量连年都比别人的高。1951年春天,内乡县李敏县长特地来到他的麦田里参观。一面欣赏他那一片“青一色”的好麦子,一面向他提出了启示性的问题:“能不能选出比‘白火麦’更好的良种?”“能不能让全村全县的农民都播良种?”他满口表示:一定要想尽办法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小麦良种来。
麦子刚刚收打完,龚文生跑遍了六个区,共收集了二十八样良种。可是,他还嫌品种少,又特地跑到南阳,从技术指导站选了八样小麦种子。他把这些种子,像珍珠一样分畦并排点种在七分二厘地的试验田里,并在地头上分别插上标签。这时,村上的一些农民对这种新鲜事看不惯,有的便冷言讽语地讥笑他:“搞试验那是专家做的事,一个认识几个字的农民,还能搞出什么名堂!”
从种到收,他耐心地观察各种不同品种的小麦生长变化,即便是这一种和那一种分蘖率不同的情况,也不轻易放过,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培育结果,这三十六种小麦,虽然施入同样多的肥和水,经受着同样重的虫害,但是,生长情况各有不同,产量有高有低。其中产量高、籽粒大、抗倒伏力强的是一种没有名称的大籽麦子,二厘地收了八斤。为什么别的麦到成长后期麦叶不发黄,大籽麦麦叶尖端发黄呢?龚文生苦思了很久没有找到答案。后来,他想到他父亲曾经对他说过小麦有三不种(地不犁不种、不施底肥不种、不到时候不种)的道理,于是决定在第二次试验时分期播种大籽麦。
1952年小麦播种期到了,龚文生的良种试验田里,又撒下了三十一种不同品种的小麦良种。为了试验大籽麦的播种期,龚文生从寒露开始种起,每隔半月播种一次,每次种两行,共种了六次、十二行。第二年收打结果证明,霜降播种的两行,麦叶尖端发黄现象有了转变,产量也最高,每亩折合五百四十五斤。以后,他用这种办法又连续试验了三年,年年都是霜降播种的产量最高,麦叶尖端发黄现象逐渐消失。龚文生这才肯定大籽麦适宜在霜降播种。
大籽麦的优点虽然很多,但是,经过群众评比,它的最大缺点是芒长、口紧,不易脱粒。龚文生为了改变大籽麦的这些缺陷,在1953年小麦开始扬花的时候,选用“白火麦”、“白芒麦”、“白玉皮”作父本和大籽麦进行人工杂交。成熟后,龚文生从一个单穗上选出了十粒杂交种子,后来,把它点种在试验田里。经过一年培育,果然起了很大变化,麦芒短小了,麦粒也比较好脱了。这次作杂交试验成功以后,每年他除用人工杂交办法培育小麦种子外,还到大田里挑选自然杂交的好麦穗进行培育。
大籽麦究竟叫什么名字呢?直到1955年麦收以前,省、专区的小麦专家和技术指导站的技术员来到这里进行总结鉴定,才弄清大籽麦就是“南大2419”小麦良种。这一品种原是来自意大利的小麦种,一般认为只适宜在长江以南地区种植;解放后,南阳专区技术指导站虽然也试种过,但是,因为有些技术人员迷信于解放前对“南大2419”的结论,没有作进一步试验研究就把它淘汰了。
经人工杂交后的“南大2419”,因为是龚文生在内乡第五次选育的,所以取名“内乡五号”。它虽然比原来的“南大2419”的优点增多,但是,还没有达到龚文生所理想的要求。经过一年的杂交试验观察,麦穗中间粗两头细,麦籽有大有小。怎样才能叫麦穗两头和中间一样粗,麦籽一样肥大呢?这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呀!龚文生想来想去想到一句俗话:“老子英雄,儿好汉。”于是,他就决定把麦穗两头的小籽去掉,只留中间的大籽做种。经过一年试验,穗型没有变化,又过了一年仍然没有变化,但是,龚文生并不因此而放弃这种试验。到1956年,穗型开始有了变化。就在这个时候,龚文生所在的红星农业社实行了包工包产,这给龚文生培育良种工作带来了新矛盾,不同意他搞良种试验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的社员说他“搞试验影响队里的包工包产计划”,还有的人说他“光往试验田里钻,不愿干重活”。他的弟弟和他的妻子也不同意他再搞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龚文生总是以“不要光看眼前,只要培育出良种来,生产就能提高”向别人作种种解释。县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面鼓励他,一面设法帮助他继续培育良种。
龚文生得到县委的支持以后,培育良种的信心更坚强了。到1958年,他培育的“内乡五号”小麦,已经长出一种两头和中间几乎一样大的穗子,而且麦粒特别大。据计算,八千六百粒就足足有一斤,以千粒作对比,较“碧玛一号”麦重三分之一,比一般麦粒重一倍左右。从目前的麦穗观察,穗型已成直线。
八年来,龚文生作了几十种培育小麦新品种的试验;已经推广的有三种,有十五种还在继续培育。
现在,龚文生在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里,专门负责培育良种工作。他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开始到麦田里选择最好的麦穗,用穗大粒多的“内乡二○号”和麦粒特别大的“内乡五号”进行人工杂交。他说,要让人们明年来这里参观更加理想的小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