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南岳公社改革六种工具 一个月省了十八万个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5-29
第3版()
专栏:

南岳公社改革六种工具 一个月省了十八万个工
本报记者 周荣
祝融峰下,岳山河畔。湖南衡山南岳公社的社员们,在忙着中耕、追肥、收割夏熟作物。按照原订的生产进度,他们又提前多做了五万个劳动日。是什么加快了他们的步伐呢?
人们到现场一看,就可以找到答案:这是由于改良和推广了新式工具。
东方刚发白,绿色的田野沸腾起来,我从公社党委会出来走不多远,就进入了万福生产大队的田垅。在早稻田里,社员正拿着一种改进的新式除草松土中耕器在中耕,中耕器的滚轮页打着水和泥,发出“辟辟拍拍”的响声。在一丘田里,二十一岁的女社员周松英,正和七个男女社员比高低。她的动作是那么熟练,一拉一推就搞好了一行,中耕过的禾行里的野草,都被拔出压入泥底作沤肥、泥土也钩松了;尽管社员周国青在后面追赶,她还是沉着地快速前进。十来分钟,她就把二十丈长的一厢禾行中耕完了。我问周松英:“这么快,一天能中耕多少亩?”她说:“一般能中耕一亩五,快的可中耕二亩田,平均比人用脚踩田快二倍左右。而且劳动强度也减轻了。”
改进这个中耕器,他们是费了一番心血的。当插秧接近尾声时,公社党委立即发动大家,围绕下一段生产改良工具。木工刘吉金,素来就是积极的革新者。这次他又一马当先响应党的号召,决心把当前普遍需要的中耕器加以改进提高。社党委管工业的罗贤佑,知道老刘在改中耕器,便主动去帮他出些点子。老刘劲头更足了,从楼上搬出了他亲手创制的几种中耕器。比比看看,各有弱点。去年创制的那种比较好,也还有除草不够干净和用力较大的毛病。无论是休息时间或是深夜,他们在一起研究。边想边做,边请教社员边改,几天后一种新式中耕器诞生了。这种中耕器的长方形木挟,由一尺五寸长缩短为六寸长,并改成六度弧形长方木挟。前面钉上四个方形除草松土铁齿,中间是除草松土滚轮,后面是平泥圆滚。前齿疏泥拔出野草、滚轮立即把草压入泥里、平泥滚平得泥巴坦平。一拉一推就搞好了一行。真是又快又好!只一个星期的时间,全公社就出现了九千个同样的新式中耕器,几乎每个劳力都有了一个。中耕器代替人脚踩田,全公社一共节省了八万多个劳动日。
随着中耕器的改进提高,人们的心眼更开窍了,认识到其他定型的工具,还可以再作改进,再提高工效。手推鸡公车虽已定型,社员们这次又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计划:车子的前面装上个小轮盘,过田间放水的月口时,前面小轮咬住对岸,后轮随着飞纵而过,在田墈上通行无阻。同时,把主轮滚轴安上滚珠轴承,像添上了翅膀一般。很快全公社迅速改制了两千部这样的鸡公车。
一个田垅又一个田垅上,社员们正用这种车子推着肥料。社员苏东城的车子足足装有七百来斤,看来推得却很轻快。师古桥大队党总支刘书记对我说,和原来的车子比较,这种车子要多载四分之一。眼前,个个都争着用这种车。店门前大队一下难以改制更多的车,就日夜轮流使用,人歇车不歇。据初步估算,用这种车子运肥比人用肩担要节省出九万多个劳动日。这些农民真是能手!
夏收工具的革新工作,人们也没有放过。在一片连一片的黄澄澄的油菜地边,老远就看到人们在直立收割。以往,收割油菜的人,都是弯着腰,用镰一兜兜的割;像这样直立割油菜,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近时,就看清了,他们原来都是利用“割禾器”在割。初见似乎有点新奇。社员小陈,拿着收割器一直往前推去,油菜秆子整齐地倒在收割器的档架上。多快啊!后面两人跟着边拣边捆,手脚还是有些跟不上。这种收割器的木拖底两边,在距后面四寸半的地方,两边各安了一个直径二寸半的活圆轮,巧就出在两个圆轮上。圆轮在土里滑滚着,适应高低,土团无法阻住它;同时使刀口和地面保持适当距离,刀口不致钻入土里或被土中石头碰坏。这是木工谭秋和改进的。
一路上,我还看到了经过进一步改进后的抽水机,一个人手摇,从丈多深的墈下抽上水来,出水量相当两人脚踏水车那么大。还有那杀虫的土喷雾器。这些工具都比人工干活要快两三倍。
晚上,公社党委办公室主任苏友余同志向我介绍。他说:公社从4月16日到5月16日一个月,仅早稻中耕、追肥和夏收等五项主要农活,革新了六种主要工具,已推广了一万二千多件,一般都发挥了效能。就是这些工具,在这一个月生产中,估计节省十八万多个劳动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