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广西农村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密切联系 会师田间策划增产措施 全自治区早稻管理工作普遍做得有声有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02
第3版()
专栏:

广西农村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密切联系
会师田间策划增产措施
全自治区早稻管理工作普遍做得有声有色
本报南宁1日电 在早稻的田间管理中,广西千千万万农村干部,普遍和农民、技术员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他们密切结合、共商增产大计的佳话,广泛地流传在群众中间。
实践证明,干部、农民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工作方法,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经过这种方法所决定的技术措施,也是行之有效的、比较科学的。
早在田间管理开始以前,中共容县县委就根据下放干部的推荐,聘请了二十位有经验的农民担任党委的农事顾问。顾问团团长夏伟生是松山公社的普通社员。他们在定期举行的座谈会上,畅所欲言,齐展计谋,同技术人员一道帮助县委制定了早稻管护方案,还介绍了许多防治病虫害的土农药和土办法。这些经验和办法由于切实可靠,很受群众欢迎。罗城县下里公社最近也聘请了八十八位有经验的农民作为公社的“军师”。5月上旬,这些农民和五百多名干部、技术人员首次会师田间,他们边检查、边商量、边献计,对五十多亩早稻逐块进行了会诊。年近花甲、有四十年耕作经验的刘明周,走进一块冷水田,伸手挖起一把泥肥,定睛一看全是肥塘泥和土化肥,他说:“人冷要喝热汤,水冷要下温肥;这种田最好施放熟牛粪和石灰。”老农姚克汝、韦子物等人也提出要看禾苗好坏、土质肥瘦和基肥品种,施不同的追肥。这些建议经过集体研究,由干部归纳提出一条“五看施肥法”
(看禾苗、看田水、看土质、看基肥、看时机);推行以后,立竿见影,禾苗长得又均衡又旺盛。
在新地公社当田间管理员的中共苍梧县委第一记者晨光,交结了好几位农民朋友。朋友经常向他叮咛着“好子怕夭,好禾怕倒”的农谚,使他深刻体会到防止倒伏的严重意义。一位朋友过去有一块田禾苗年年倒伏,但是有一年因为受旱却没有倒伏:以后他就摸索着实行浅灌润管或日晒夜灌的办法,禾苗就长得粗壮,不再倒伏。晨光肯定了这位朋友的亲身体会,向各公社介绍了这条经验。全县八万多亩有倒伏现象的禾苗,全部实行排水放晒后,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早稻生长得越好,干部、农民和技术员们的田间活动越加活跃。玉林和梧州专区各人民公社都普遍组织了禾苗鉴定团,深入田间,仔细观察,多次进行禾苗排队,不断消灭三类禾。有些生产大队处理三类禾苗的办法多至七、八种,十分细致。陆川县幸福公社石垌大队青年队的早稻,已生长五十多天,经过精心管护,三类禾逐步升级,绝大部分禾苗已经孕穗,小伙子们得意洋洋,认为丰收已成定局。队里虽然存有五千多担肥料和石灰,也不愿再次追施。后来,大队干部、有经验的农民和技术员来到田间检查,断定早熟品种还有十多天的生长期,迟熟品种还有一个月的生长期,在这段时间内,如果继续追肥,可以增产很多粮食。老农陈显光说:“根据以往多年的经验,在禾苗生长期最后十天内,攻禾胎肥与不攻禾胎肥,亩产量相差五十多斤,切不可忽视后期管理。”小伙子们听了心服口服,批判了自满和定局思想,把全部存肥追放到田里。
这种工作方法,使农村干部的作风比以前更加民主、深入和踏实,获得了群众的赞扬。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已经进一步发扬起来,田间管理工作普遍搞得有声有色。现在,全自治区一千二百万亩早稻绝大部分比去年长得粗壮,田野上禾浪滚滚,一片碧绿,丰收有望。(附图片)
四川新繁县新民公社社长罗世发有事就和群众商量。这是他(左二人)正和老农一起研究秧苗的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陈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