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西藏儿童的苦难和欢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03
第6版()
专栏:

西藏儿童的苦难和欢乐
新华社记者 宗子度
西藏叛乱基本平息以后,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出现在西藏儿童的面前。许多农奴、奴隶的子女第一次走进了学校,一千多个西藏儿童戴上了红领巾,少年儿童们唱起了“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和“噶厦坏透了”等歌曲。
在过去漫长的黑暗岁月里,西藏儿童在封建农奴制度压榨下所经受的种种苦难,令人触目惊心。许多西藏儿童诞生在破烂的帐篷、肮脏的马厩和牛圈里,有的甚至诞生在旷野和驿道上。常年为封建领主繁重的差役奔忙的父母们,很少能照顾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在支差役时,只好在地上挖一个洞,把孩子放在里面,或者用牛皮绳把孩子拴在树上,孩子哭得死去活来,母亲却在封建领主的皮鞭下进行非人的劳动。冬天,冰雪复盖着西藏高原,凛冽的寒风像尖刀一样。这时,不少藏族儿童依然赤身裸体,蜷缩在帐篷或低矮的小土屋里啼饥号寒。特别是在牧区,这样悲惨的情景随处可见。前几年冬天,记者在牧区采访时,常常看到有赤条条的小孩跑到帐篷外边来张望过路的行人。这些儿童的身上和脸上粘着牛粪和泥土,只看见两个乌黑的眼珠在转动。
在饥寒和疾病的侵袭下,西藏婴儿的死亡率高得惊人,婴儿的成活率赶不上成年人的死亡率,因此,西藏人口逐年在减少。据三十九族甲萨村(十一户人家)在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后的调查统计,十年前,甲萨村有六十九个成年人,十年后成年人和儿童一起才五十人。十年内出生儿童的死亡率为62%,活下来的儿童中有三个还是先天的残废。
没有被饥寒和疾病在婴儿时期夺去生命的西藏儿童,活下来也是苦难重重。“奴隶的子女还是奴隶,农奴的子女还是农奴”,这是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金科玉律”。农奴和奴隶的子女从小就继承着父母的债务,从小就当农奴和奴隶,从小就开始了过重的体力劳动。在农奴主的庄园里,在反动政权的官府衙门中,在封建领主的牧场上,都有儿童在从事放牧、耕作、修建、运输等艰巨的差役。天真活泼的孩子负起了沉重的生活重担,生活的苦难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投下了可怕的阴影,他们的身心发育遭到了严重的摧残。有的儿童十二三岁了,身材还和正常发育的八九岁的孩子一样高,而他们的面容看起来却像十五六岁的孩子。
过去,在西藏各地都有很多流浪儿和孤儿。成群的流浪儿在拉萨街头踯躅徘徊,有的拉着马尾琴沿街跳舞,向人乞讨。他们赤着脚在地上跳着,脚磨出了血,嗓子嘶哑了,也很少见到从农奴主那里得到一点施舍。
今天,西藏儿童遭受摧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拉萨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游园大会上,西藏儿童欢乐的景象令人感动。
在拉萨市第三小学的队伍里,有一个名叫强巴卓噶的小学生,几个月前,她还在农奴主的庄园里过着被奴役的痛苦生活。强巴卓噶四岁时父亲给农奴主逼死了,六岁时又死去了母亲。孤苦的强巴卓噶就开始给农奴主作苦工。拉萨叛乱平息后,这个孤儿从农奴主的皮鞭下解放出来,进入拉萨第三小学,学校供给她一切吃穿和学习费用。强巴卓噶多次向老师表示她一定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
第三小学还有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土丹仁增,原是拉萨街头的流浪儿。拉萨叛乱发生时,他躲在城郊的田野里,三天没有吃一点东西。叛乱平息后,拉萨军管会把他介绍到第三小学读书。“六一”这天,他穿着学校发给的衣服,欢欢喜喜地和同学们在一起玩乐。凡是过去认识这个孩子的人,莫不称赞共产党是西藏儿童的再生父母。
游园大会的小司仪、拉萨第二小学学生洛布章丹兴奋地站在扩音器前宣布大会的程序。他是西藏南部白马岗一个奴隶的儿子。他的父母因无力支应差役被农奴主用皮鞭活活打死,农奴主又把他自己抓去当奴隶。1956年,洛布章丹不堪农奴主的虐待,偷偷逃跑了出来。洛布章丹说:“拉萨叛乱平息以前,我们这些奴隶的儿子不敢上街外出,生怕被奴隶主抓回去,现在。反动的噶厦被打倒了,我们大摇大摆地在街上走,再也不怕有谁来侵犯我们了。”(附图片)
拉萨一百零一名优秀儿童,在“六一”游园大会上宣誓入队。新华社记者 李长永摄(传真照片)
拉萨市二区第五居民委员会的妇女们,高兴地带孩子到居民自己新办的小学去读书。
新华社记者 王纯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