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引洮工地上的英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07
第5版()
专栏:

引洮工地上的英雄
本报记者 王体强
在引洮工地上,到处都是英雄人物,有的是智取悬崖绝壁的尖兵,有的是和惊涛骇浪搏斗的勇士,有的是舍己为人的战士,有的是创造发明的先锋。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朴实的人,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伟大的理想和抱负: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尽早地把引洮上山工程修筑出来,根本改变甘肃东部的干旱面貌。
智取拉马崖
1958年11月17日,民工周占龙来到引洮工地上千百个悬崖绝壁之一的拉马崖。周占龙一看到拉马崖,就想到诗歌中对拉马崖的描写:
“听着拉马崖,神鬼不敢来,
向上望,悬崖险,
向下看,浪花翻,
左面鬼门关,右面寿星站。”
的确,拉马崖是够凶险的了。它是矗立在萨札岭和寿星站中间的一座高山,拔海二千四百公尺。崖顶攀天,鸟兽不到。要在崖腰上开出一条四十公尺宽的渠道,才能使水通过。想开渠,要有人先攀上去,开出一条路,让民工有施工的立足点。周占龙就是担负着这个开路使命的人。
周占龙,如龙似虎,二话没说,腰栓麻绳,从左边山崖往右上侧爬。起初,攀着横纹岩石的小节疤往上爬,虽然只能踩住脚尖,还可以缓缓爬行。可是到了两丈多高的地方时,都是纵纹岩石,光不可贴,他试了几次,始终过不去。第一次失败了。
第二天中午,周占龙向党表示,要二登拉马崖。他顺着原路,爬到了第一次到达的地方,然后又转向上爬,爬着爬着,他发现前面有两根枯树枝,想抓住休息一下,可是用手去一抓,其中一根“咔喳”一声断了,幸好被另一根没断的拖住了,他才没有从绝壁上掉下来。他想下来,找不到立足点,连身子也转不过来。这一次,他在崖下战友的指点下回到了崖下。又失败了。
可是,周占龙是共青团员呀!共青团员,就应该是不怕困难的人。荣誉感激动着他,改变干旱的决心支持着他。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白天晚上嘴里直喊着“拉马崖、拉马崖”。有的人见他这样,问他“你怎么了?”他没有理睬。他想到拉马崖力夺不行了,或许智取可以成功。
第三天,他把想到的办法告诉了两个亲密的战友李浩谋和魏其旺,并请他们当助手。吃过早饭,他们带上小撬杆出发了。还是沿着老路子爬。但是,当爬到昨天转身的地方,李浩谋和魏其旺就爬不动了。他只好一个人往上爬。他用小撬杆凿出一个能踩住一个脚尖的小石窝,挪一步脚,再凿出一个又挪一步脚。也不知凿了多少窝,挪了多少步脚,用了多少力气,才一步一步地攀到了目的地——一块从崖壁扑向半空的石头上。站在石头上,周占龙看到头顶上白云翻滚,听到脚底下洮河水浪声震天,高兴极了。他赶快放下腰里绳子把两个战友拉上来,三个人抡动大锤,打了三个炮眼,轰隆一声,绝壁上出现了一个施工立足点——平台。拉马崖被征服了。
飞渡洮河
为了使党委及时指挥工程的进行,迅速把关于工程的指示和修筑的情况下传上达,引洮工地上有不少勇敢善战的架线员,他们成年累月地在引洮沿线翻山越岭,穿密林,跨峡谷。
一天,回族青年架线员陈学礼接受了九旬峡架线任务。九旬峡地形险峻,峰顶高入云霄,下面是洮河。在这里架线,既要把线杆插到峰顶云端上,又要把电线几次飞过宽阔险恶的洮河。当在洮河上架飞线时,他只能靠几只羊皮筏子漂浮动荡在浪花飞溅的河面上进行工作。架线那天,雨不停地下着,雨点和水花不停地往他们身上泼。快到河中间时,一个大浪头把他掀到了河里。皮筏工人见他被洪水冲没了,他手里的电话线也不见了,担心他牺牲了。但是,他还在河水里挣扎着。当他的头一露出了水面,看见皮筏直追他,他用尽气力和惊涛骇浪搏斗,终于靠近了皮筏。他上了皮筏,又继续进行工作,第二天把线架到了河对岸。
到了下大窝,又要把线架过洮河。这里河面宽,河水急,暗礁多,架线时两岸线杆低,困难就更多了。第一次没成功,线落到水里去了。第二次线被暗礁挂住,也失败了。任务完不成,他心里很着急。第三次,同志们因为他疲累不堪了,把他留在岸上,但这次又和第二次一样,线仍然被挂在暗礁上。怎么办呢?难道将永远失败下去?不!当这紧张的当儿,他把衣服一脱,抱住一个羊皮袋就跳进了激流里,游到暗礁附近把线拉开,把电线迅速架了起来。可是,任务虽已完成,却没有力量游回来了,他顾不上生命危险,让水冲着顺水而下,当他有了点力气时,才游回岸边。(附图片)
广铎 插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