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淮北河网化工程战胜涝灾 颍上县洼地小麦丰收 安徽开始早稻二次追肥耘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09
第3版()
专栏:

淮北河网化工程战胜涝灾
颍上县洼地小麦丰收
安徽开始早稻二次追肥耘草
据新华社合肥7日电 安徽省八百八十一万亩早稻一片碧绿,生长良好,有的返青发棵,有的已经封行,各地正根据禾苗生长不同情况,加紧追肥、耘草、烤田。据6月2日统计,全省95%以上的早稻已经过追肥、耘草。
安徽省在5月上、中旬早稻插秧即结束,各地随着及时查苗补棵、追肥、耘草。安庆专区二百七十万亩早稻全部进行了查苗补棵,并且耘草二百五十万亩,追肥二百二十三万亩。芜湖专区为切实管好早稻,每天参加田间管理的达二十七万人,他们要在早稻苗期就改变三类苗。截至2日止,全区已追肥、耘草三百万亩。这个专区还普遍推行了田间管理包到户,措施到田,责任到人,检查评比,插标验收的责任制度。各地在追肥、耘草过程中,都根据土壤、底肥、品种、秧棵等不同情况合理追肥。
现在,安徽省各地在取得第一阶段成绩的基础上,正加速进行第二次追肥、耘草。青阳县在组织第二次追肥、耘草中,首先批判了“结束头交草(即第一次耘田结束),安心等收成”和“早稻长得好,用不着多管理”的松劲麻痹思想,全面开展了评比检查,掀起了田间管理高潮。
据新华社合肥电 安徽颍上县湖洼地区的近三十万亩小麦已经全部割完。脱粒工作已经结束的公社,不断传出低产变高产的喜讯。杨湖公社已经收打完毕的一万零七十五亩洼地小麦,平均每亩实收三百七十五斤,比去年亩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垂岗乡一万亩洼地小麦,在1952年、1954年、1956年都因受涝减产,亩产最多三、四十斤。今年由于利用河网化工程战胜了涝灾,平均每亩实收三百二十斤。农民们高兴地说:“收了一亩湾(即湖洼地),胜似岗上二亩三。”老农王文田说:“今年连阴雨多,要是没有河网化,洼地早就行船了,那有这样好的收成。”
颍上县位于淮河和淮河支流颍河的汇流处,境内共有大小湖洼七十二处,湖洼地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土质肥沃。但是,由于湖洼地区地势低下,每年春夏雨量集中,经常受涝成灾,小麦产量很低。为了战胜涝灾,使湖洼低产地区,变为高产地区,中共颍上县委经过调查研究,制订了兴修河网化工程为中心的全面治涝保收规划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从1957年冬季以来,累计完成土石方一亿七千八百多万公方,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河河相通、沟塘相联的完整的水利体系。今年颍上县从1月到5月底的降雨量比往年大,而且比较集中,据5月2日到9日统计,全县降雨量达一百四十多公厘,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同期降雨量。但是,由于河网及时蓄水一亿四千多万立方,有效地减少了洼地积水量,保证洼地小麦获得了大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