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经手和经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09
第8版()
专栏:

经手和经心
柳笛
翻阅报纸,被工人同志一连串的动人事迹吸引住:
天津第一机床厂磨工林德时,干起活来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不论做大活、小活,新产品还是老产品,都一样细心。五年来,经他手做的活,件件精细,没有一件废品,而且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见5月20日人民日报);
上海锅炉厂车工朱纪福,六年不出次品,他干活时严格要求自己,从不粗心大意,从他手中加工的两万多个大大小小的零件,没有一件不合规格的(见5月15日新闻日报);
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刨工郑绪增,干活时专心一意,眼盯着刀,手扶着摇把,九年如一日,没出过一件废品(见5月31日黑龙江日报);……。
乍一看来,事情并不惊人,仔细一想,觉得确实不那么简单。五年、六年、九年……,时间不算短,一件废品都不出,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一下他们生产优良产品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些共同的结论: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句话,活从手中出,事从心里过,每一件产品不只经过他们的手,而且经过他们的心。那一件一件精致的产品上面,烙印着他们巧手雕琢的痕迹,凝结着他们精心生产的心血!看到这种质量好的产品,我们自然不能不对那些工人同志肃然起敬!
办事情不只经手而且经心,这是一种高贵的负责精神,是自觉的主人翁态度。那位九年如一日没出过一件废品的郑绪增常对人说:“作一件‘活’,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平常自己丢一件东西会感到心痛,为什么出了废品,浪费了许多人的劳动,浪费了国家资财不感到心痛呢?本来应当用十年的东西,因为质量不好,一年就坏了,那对得起谁呢?”脑子里具有“对得起”、“心痛”这些观念,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表现。要“对得起”,所以郑绪增干活时才眼不斜视,耳不旁听,精心操作,全神贯注在生产上;也正因为对浪费感到“心痛”,郑绪增才做到了九年不出一件废品。一个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同集体、同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处处想到集体,对集体负责,真不愧为主人翁!
在我们的国家里,像郑绪增、林德时、朱纪福这样的人,是不罕见的。原因很简单,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是主人,就有一份责任在身。身上有了重任,好像是肩上挑了一副重担,心里多了一件“心事”,自然而然地要常常想到自己对人民所负的责任。常常想,事情就透到心里去了。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办事情就认真起来,一认真,天大的困难也不怕,多么难办的事情都能办成功。责任心可以使一个人牺牲个人的利益,舍己为人;责任心也可以鼓舞一个人积极进取,勇往直前。责任心强的人,办起事来,手上做,心里想,深思熟虑,多谋善断,不管大事小事一经他们的手,就处理得井井有条,又快又好。这种人一多,事情就好办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用他们的责任心浇灌出来的花朵。
办事经心不经心,是一个人对事情有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我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常常貌似负责,经手办了不少事情,但是事情到了他们手里,一滑而过,漫不经心,粗枝大叶,一推了事。他们办的事情愈多,不负责任的情况愈加严重,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就愈大。事情经手和经心,本来是一致的,可是他们却把“心”和“手”分家了。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听到有人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出点废品,有些浪费,是免不了的。”这自然是一种借口。我想,问题不在于“失手”“失蹄”,重要的是失去了那颗值得珍贵的责任心!
“经手容易,经心难!”这话倒有点道理。也许因为“难”,所以还有一些人没有做到既是“经手人”,又是“经心人”。其实,要做到事事经心,也很容易。我们每人都有一颗心,只要把这颗心交给人民,而不为自己私有,自然就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尽职尽责。大家都对自己经手办的事情负责,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可以展翅高飞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