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说“招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0
第8版()
专栏:

说“招儿”
齐凡
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老工人陈殿文,在某个会上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我们往往因为任务过重感到‘挠头’,这怎么办?我们就一起研究,大家想‘招儿’,谁的‘招儿’好,就用谁的。有了‘招儿’,大家就一边研究,一边试验,失败也不灰心,直到成功为止。”
“挠头”大概就是“伤脑筋”的意思吧,这是由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引起的。其实,干任何工作都会碰到困难和矛盾,有的是因为任务重了,有的是因为工作生疏,有的是因为设备不足……。既然事物是向前发展的,旧的矛盾克服了,自然还要出现新的矛盾,这一点也不奇怪,问题是看你怎么去对待它。工作就是在不断地克服矛盾中进展的,我们也应该像陈殿文他们那样,碰到困难,不要去回避它,而是苦苦思索,多多商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招儿”并不是平白就能想出来的,它往往是因为碰到困难才逼出来。有的干部困难事碰得多了,就自怨自艾地说自己是“豆饼干部”,“上挤下压”“挠头”得很。其实领导“压”你一下,是让你把工作抓紧一些,群众
“挤”你一下,是让你把工作跟上去,总而言之,还是新的工作和新的形势在逼着你,要你想出办法,把工作搞好。陈殿文的“招儿”又何尝不是逼出来的?他自己就说是被“任务量经常超过设备实有能力的几倍以上”逼的。
是不是人人碰到“挠头”事都能逼出“招儿”来?不一定。有的人碰到困难,只是空自兴叹,被困难吓住了。陈殿文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把“挠头”一词的含义和“畏难”一词等同起来,而是把它视为“排难”的出发点,进而去想办法解决问题。1958年他们生产全国仅有的大型氮肥设备,龙门刨床力量不足,这是个大困难,他就给自己出了个命题:“怎么办”?他苦苦思索,不断钻研,于是就孕育出来个“鲤鱼跳龙门”的办法。这样一台刨床就顶了四台刨床用,挖掘了潜力,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今年4月份加工高压水泵泵座,床面宽度不够,没法加工,这也是个困难,他又来了个“怎么办?”出了一个“招儿”,设了个第二道假龙门,用废车床作龙门横架,结果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招儿”也有好坏之分,一人脱离实际异想天开地想出的办法,决不是好“招儿”。那只会是邪招儿,或者是不实在的花招儿。陈殿文的“招儿”不同,他既不迷信旧有的技术设备,也不迷信自己的“招儿”。虽然他的办法不少,可是他并不把自己的办法看作是“绝招儿”,他善于和他组内的工人一起研究,大家想办法,谁的“招儿”好,就用谁的。所以他的“招儿”是扬弃了自己不合理的部分,吸取了其他同志合理的部分集思广益而成的,这样,他的“招儿”就常是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是能打中“挠头”事要害的“招儿”。
由于陈殿文他们有那种“失败也不灰心,直到成功为止”的毅力,“招儿”这个无价之宝,自然就能通过他的手在生产上放出异采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