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吴县斜塘公社通过辩论合理安排劳力 插秧打麦两不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1
第3版()
专栏:

吴县斜塘公社通过辩论合理安排劳力
插秧打麦两不误
本报南京10日电 江苏省吴县斜塘人民公社党委会深入一点,帮助生产小队干部解决夏忙期间农活“两头急”的矛盾,保证夏种及时,夏收不遭雨害。
这个公社是稻麦连作地区。当前农活的情况是:一万八千多亩小麦已经在6月2日抢割登场,需要抓紧晴天进行脱粒;另外,这些小麦田大部分要栽插稻秧,在夏至前七天要完成翻土、引水和莳秧任务。因此,夏收夏种两头急,农活繁重,劳力难以安排。公社党委最初是动员各队以80%的劳力忙夏种,抽出20%的劳力忙小麦脱粒、以及少数双季早稻田的耘耥和追肥工作。任务布置下去了,可是,多数生产队并没有按照这个计划行动。公社副社长李文元同志到第三大队检查工作时,发现这个大队内各个生产小队,干部和社员白天都是忙夏种,虽然是很好的晴天,场上的小麦没有人脱粒。他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和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分头了解原因,才知道小队干部思想上认为,工作要段段清,忙好了夏种,再去忙小麦脱粒并不迟。他们说:“栽秧要抢时间,早一天,好一天;小麦已经割上场了,穗头子也不潮,麦堆用草芦盖得好好的,堆在那边半个月也不会坏。”有的社员说:“小麦过了夏至节令脱粒才会生麦蛾子,只要在夏至前脱粒就没有问题。”也有人说:“两条鳗鱼交叉过,只能擒住一条”。这句话的意思,是认为夏收夏种两头急,只好抓一头,两头都照顾不可能。另外,有一部分小队干部比较重视小麦脱粒工作,可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依靠晚上加班。三小队的队长吴家昆说:“白天莳秧,晚上脱粒是最好的方法”。
李副社长和大队干部深入了解思想情况以后,在6日晚上就召集三大队的小队干部会议,研究夏忙期间农活“两头急”的矛盾,究竟应该怎样解决?会议一开始,李副社长提出了三种安排劳力的方法交给大家讨论。第一种方法是:“段段清”,就是做一样,清一样,先忙夏种,夏种完了再脱粒,脱粒完了再忙早稻耘耥和追肥的农活;第二种方法是“突击中心(夏种为中心)抓住两头(小麦脱粒和早稻田间管理)”;第三种方法是“夏种为中心,抽出夜晚空隙脱粒,少数早稻田耘耥、追肥向后推迟一步。这些办法提出后,引起了小队干部的热烈争论。七小队队长朱招泉说:“第一个方法好,农活‘段段清’,领导力量集中,劳动力也集中,夏种任务完成得快。”十一小队的队干部张福根说:“夏种要紧,小麦脱粒也很要紧,我不赞成
‘段段清’,我赞成用第三种方法,白天忙夏种,夜晚忙脱粒,两全其美。”八小队队长周阿师反对前两个人的意见,他赞成用“突击中心,抓住两头”的领导方法。他说这个方法有三个好处:(1)白天抽出少数劳力忙脱粒,对夏种影响不太大;(2)打麦工具不多,抽少数人忙脱粒,可以缓和农具紧张的情况;(3)白天脱粒可以赶太阳晒,麦子晒得脆,脱粒省工。九队队长张元夫说:“我们队里打麦床不多,逼得我用第二种方法,如果脱粒的工具多,我还是主张用第三种方法,白天一起忙莳秧,夜晚一起忙脱粒。”这时候,会场上意见不一,各说各的理由。大队干部要求大家进一步的讨论:“看哪种方法既能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又照顾到社员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哪种方法,更能够适应黄梅时期天气多变的情况?”八小队队长周阿师坚决地认为第二种方法好。他说:“白天莳秧,夜晚脱粒,这样做,对于夏种并不利,因为社员晚上过分疲劳,第二天工效就不高。”五小队队干部沈根生也认为夜晚脱粒不够好。他说:“夜晚脱粒,农活容易粗糙,对精收细打不利。”还有人说:“要得小麦真正的丰产丰收,脱粒是最后的一关,因此,白天必须抽人脱粒,如果等秧栽完了再脱粒,错过晴天,遇到连续阴雨,那就坏事了。”经过一番分析情况、比较利害的热烈争论,小队干部的思想认识趋于统一,大家同意用“突击中心,抓住两头”的领导方法来解决两头急的矛盾。当场,各小队干部修订小段计划。分工的方法是:正队长抓夏种,副队长抓小麦脱粒工作,每小队抽十个左右的劳力(有强有弱),在白天进行脱粒。全大队六百多人忙夏种,一百一十人忙小麦脱粒,这样估计在6月15日全大队可以完成夏种任务,16日以前完成脱粒任务。对早稻田间管理也进行了适当安排。 (梁光景)(附图片)
河南新乡县合河公社大里村大队第一生产队的大麦和小麦边打边晒边入仓。 王世龙摄(新乡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