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腌菜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1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腌菜史话
杨旻
蔬菜生产旺季已到,正是制作腌菜为冬季贮备副食的大好时光。作腌菜的习惯与方法,我国古代就有了,流传了一两千年,始终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正说明它有许多优点。
“诗经”上写道:“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所谓“旨蓄”,就是指的用坛子腌藏的蔬菜。可见我国腌藏蔬菜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据“礼记”上记载,那时举行祭礼、婚礼或其他礼节的时候,所用的菜品中必须有“虀”(jī)或“菹”(jū)。这“虀”和“菹”,绝大部分就是用蔬菜腌制而成。后来甚至还把虀的制造当作评价家政的一项标准。……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古人对腌藏蔬菜是如何的重视了。周文王喜欢吃腌制的酸菜,自古传为美谈。孔子也想学文王吃酸菜,虽然他自己不喜欢酸,也皱眉蹙额地坚持吃了三年,居然反恶为爱。南齐庾杲(gǎo)之最善于腌制韭菹瀹(yuè,浸渍的意思)、韭生、韭杂菜三样菜品,人们便有趣地称他的膳品有三九(韭)二十七种。而广大的劳动人民,对这种真正价廉物美的菜品更是普遍喜爱。大概在汉朝时候,腌菜的品种就已很多,制作技术也非常精巧。后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一书,叙述了古代制造“虀”和“菹”的方法,可算是我国和世界上关于蔬菜腌藏技术的最早文字记载。
古代腌菜的品种,除普通的蔬菜、瓜、果以外,还广泛地利用了野菜。文王所嗜的菹,便是用菖蒲作成的。宋朝梅尧臣诗云:“葭茁可以菹”,郑元祐的诗说:“茶瓯春点菊苗菹”,葭是芦苇,而用菊苗作菹,更觉新颖别致。此外,“齐民要术”载有“木耳菹”、“竹菜菹”、“蕨菹”、“荇(xing)菜菹”……“岭表录异”中载有“圣虀”……。据书中说,“圣虀”是用牛肠中没有消化的草腌制而成,临吃时再调和点姜、桂和盐酪。
古代腌菜,对于不同的菜品,方法也不尽一致。大体地说:普通是先把蔬菜放到沸水中稍稍烫一下,使菜柔软,并除去涩味。然后放菜入瓮,用盐水或盐、醋的混合物浸渍。也有用酒糟和盐浸渍,或另外再加米泔水和黍米、秫米等所作成的粥、饭的。特殊的则更要加进一些“女?”。盐可以杀死病原菌、腐败菌和许多寄生虫卵,又能使蔬菜中的水分渗出,防止蔬菜腐败,是腌菜的主要原料。酒糟中含有少许酒精,它和醋都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至于加粥和饭,主要是利用它们所含的淀粉,在乳酸细菌的作用下,形成更多的乳酸,增加菜的酸味和防腐力。加“女?”,就是利用它所含的?菌,将菜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胺基酸,使菜变得更鲜美可口。瓮口普通多用泥封住,这泥有一种巧妙的作用:一方面能让瓮外的空气和瓮内产生的沼气、氢气等从容地通过,同时又可以截住空气里面的细菌,防止它们到瓮中去捣乱;而微量的空气进入瓮中,却有利于形成芳香的有机化合物,使菜的色味更佳。
腌菜的用途当然主要是佐餐。宋朝苏易简曾说,仙界的鸾脯凤腊,只怕也比不上腌菜哩!事实上,当菜腌好以后,含有较多量的乳酸,少量的胺基酸、麸胺酸钠、醋酸乙酯和乳酸钙等有机物。麸胺酸钠是一种味精成分,醋酸乙酯更具有清冽的芳香,乳酸钙则使菜清脆适口。……人们还喜欢在腌菜时加些姜、椒、葱、蒜、橘皮等作料,自然就更有风味了。腌菜中的蛋白质既已分解为胺基酸,也就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腌菜又相当酸,这就大大防止了维生素丙的破坏和分解,所以营养也是很不错的。
人的肠胃中常寄生有能分泌毒质的腐败菌,较多量毒质的长期作用,会使人早衰。俄国科学家梅契尼柯夫指出:乳酸就具有抑制这种腐败菌的功能。腌菜中既含有多量乳酸,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抑制腐败菌、使人抗老的力量。这样说来,我国古时称腌菜作的汤为“百岁羹”,倒是有根据的了。
另外,过去人们还相信腌菜有其他特殊功用。例如“山家清供”中所载的“不寒虀”、“醒酒菜”、
“忘忧虀”……,就都是以它们各自的性能而命名。虽不尽可靠,也足以想见人们对腌菜是如何的推崇了。汉朝名医华陀曾用韭根和麦苗制的“萍虀”治咽塞,而用陈久的腌萝卜叶止痢、解渴,至今在民间仍然很通行。更有趣的是前面提到过的“圣虀”,它原是牛肠中没有完全消化的草,而人们用它作的腌菜,就是专门准备在饱吃了牛肉后吃用的,据说可以帮助消化牛肉。至于是否真实,只有通过实际的试验和研究,才好肯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