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太湖东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2
第8版()
专栏:风土新志

太湖东畔
卢向韬
天刚破晓,我们就坐上汽车往太湖之滨的平望进发。晨风轻拂,吹荡着清凉湿润的薄雾,朝曦照临,顿时在一望无际的绿野上撒满了金光。只听得,流水潺潺,蛙鸣震耳。我们进入了诗一般的境地——苏州水乡。
苏州是个古老的水网地带,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就有了相当规模的沟渠河网;唐代更常年设有数以千计的“撩泄军”,专事修渠开河、疏浚筑堤,沟通陆地与湖泊。不过,由于古时社会条件的限制,水网系统是凌乱分割的:干河小、圩子薄、水系杂乱,有网无纲,有如一团理不清的乱麻。更糟的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官僚军阀们把苏州看做可鬻的“肥缺”,可是谁来执掌这个地方,也没关心过水利建设。年深日久,河港淤塞,涵闸失修,堤破圩垮,无法防御洪水,大雨大涝,小雨小涝,霪雨内涝。1949年解放前夕,发生了一次江、港、圩堤、海塘总溃决,大片农田被淹没,数千人民被淹死。
现在来到这里,绝看不到过去那种凄凉景象了。河道已经拓宽,圩堤普遍培厚,到处建起斗门闸涵;河渠纵横成行,水系分明。从1950年到1958年,党和政府发动当地群众做了八亿公方的土方,兴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六万多处,旱涝灾害大大减轻了。1957年是个大水年,可是,寸堤未决,只有很少的农田因涝减产。人民公社成立以来,彻底打破了过去小农经济的土地经营,实行了联圩并圩,圩圩相连,渠渠相通。静静的渠水流进田间,一千五百万亩肥沃的水田,给人民带来丰足的生活。今天,苏州才真正是天堂!
汽车在苏(州)嘉(兴)公路上飞奔,约两个小时,到了平望镇。
这是个滨湖小镇,治理太湖的前方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平望四周环水,到处是河、湖、荡、漾,小舟穿行街心,鱼塘遍布镇郊。一片片绿茸茸的稻田分散在群湖之间,有如万顷碧波中的绿洲。这里盛产水稻,并有规模巨大的养鱼场,向有“鱼米之乡”的称誉。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的涝灾还没根除;不过随着太湖的治理,这已经不是问题了。
我们趁太浦河工程指挥部的同志到工地视察的机会,同乘小汽艇从鹰泊湖到太浦闸工地去。
太浦河是今春兴工的苏南最大运河工程,它将串联十九个大小湖荡,平地开成一条长达五十七公里的新河道,分泄太湖一部分洪水到黄浦江去,从而解除平望以东广大地区的内涝威胁。
汽艇在北草荡上破浪前进。湖荡两岸飘荡着采桑姑娘的歌声:
采桑姑娘喜心窝,
满篮桑叶满篮歌;
太湖修了新河道,
歌声笑声飞过河。……湖荡里船只往来不断,有捞肥的木船,有抽水灌田的汽船,成群结队,好像出海的鱼舟。抽水机船是苏南特有的提水设备,人们叫它“活动的抽水机站”。每逢稻田缺水时节,抽水机船从湖里跑来,把水抽上几公尺高的稻田,直到喝足为止。今年苏州专区还建设了不少的电力抽水机站,计划到今秋80%的稻田采用机械电力灌溉。看来,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在这里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
汽船驶过蚂蚁漾,我们来到了时家港。只见红旗蔽空,采门迎日;在直冲云霄的脚手架上,车来人往,工人们正在进行高空作业——浇筑水闸闸墩。
太浦闸建筑在东太湖口,是太浦河的枢纽和咽喉。这座闸长一百四十五公尺,高达十公尺,是太浦新河的进水口。每当汛期,它就吞进太湖暴涨泛出的洪水,顺着宽宽的新河道,流入黄浦江。平时,水闸放出湖水,供给沿河的农田灌溉。
现在已经能看到太浦新河雏形,今年下半年全部修好之后,将使太湖轮船航运四通八达:在平望以东穿南北大运河,可以南达杭州北抵长江;再往东经黄浦江到上海,并可从六灶港进入辽阔的东海。
我们离开建闸工地,漫游在太湖之滨,遥见湖上白帆点点,近听堤旁微波细雨,景色迷人极了!
太湖处于长江、钱塘江下游的三角地带,西屏茅山、天目山,东南北三面是江海包围,港汊分歧,地势低陷,有如一面金波荡漾的大盆。
太湖流域是我国最大的蚕桑区之一,苏杭纺织丝绸多由这里供给原料;太湖水产丰富,夏季丰收的“金鲤”,肥大鲜美;隔湖远眺,可以看到屹立湖心的风景区洞庭山,这里出产杨梅、批杷、茶叶等许多经济作物,著称中外的名茶“碧螺春”,今年获得了空前的丰收。
今天的太湖是美丽富饶的。但是,更美丽更富饶的是它的明天。你听听战斗在湖心,修筑拦湖长堤(水中筑堤六公里)的船工们,对太湖未来的歌唱吧:
哎,太湖太湖你听真?,
人民向你大进军咧!
嘿,筑起拦湖堤呀,
洪涝把家分咧!
嘿,建成泄洪闸呀,
太湖貌更新咧!
嘿,修好太浦河呀,
坐船上北京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