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高歌民主改革获胜利 但见麦黄豆熟十里香 小凉山彝族飞向社会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4
第5版()
专栏:

高歌民主改革获胜利 但见麦黄豆熟十里香
小凉山彝族飞向社会主义
本报讯 记者田良耕报道:挣脱奴隶锁链的云南小凉山彝族人民正飞跃地向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过渡。
越过金沙江,攀上小凉山,但见麦黄豆熟十里香。今年彝族人民第一次大面积种植的小春作物就要空前丰收。在去年大跃进中,数万彝族人民冒着严寒,在猿猴难上的悬崖绝壁开沟挖渠,引水改田。现在,原是豺狼出没的、海拔两千多公尺的山区出现了三万多亩水田。经汉族干部的帮助和其他有经验的少数民族农民的传授,彝族原来不懂种水田技术的农民,现在也和汉族农民一起并肩插秧。他们去年实现了每人有粮八百到一千斤,素来终年以洋芋为主食的彝族人民,现在也能吃上大米和麦面了。
就在一年多以前,还是沉寂的峡谷和高山上,现已机声隆隆、铁水奔流,电灯闪烁着光芒,小凉山地区五十多个农场已兴办了炼铁、机械、铜、石棉、副食品加工等几十座工厂和作坊;一千多名解放了的奴隶已当了工人和初级技术员。
每当傍晚,皓月当空的时候,解放了的彝族人民,有的逗着心爱的胖娃,有的放开胸怀,以山民特有的高亢声调歌唱:“春天的花开了,民主改革胜利了;劳动人民像高山一样站起来了,人民公社像星星一样成立起来了。”
云南小凉山和四川大凉山是我国彝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区。江以北云南境内是小凉山,有五万六千多彝族人民。仅在两年以前,小凉山地区还是奴隶社会,现在的农场场员们还是过着牛马生活的奴隶。这里的彝族分黑彝白彝两系,黑彝是统治阶级,多为奴隶主;白彝绝大多数沦为奴隶。除少数奴隶主和一部分自由民以外,有二万六千多人是奴隶,有一万五千人是农奴。奴隶不仅自身属于奴隶,他们的子女也是奴隶。奴隶主对待奴隶享有一切绝对的支配权,可以任意驱使,任意出卖,任意屠杀。夜晚,奴隶主将奴隶用铁链条或木制的枷锁拴住。他们成排地躺在地下,连翻个身都不可能。黎明奴隶主用皮鞭把奴隶赶起,驱使他们到田间用最原始的工具从事最笨重的劳动。奴隶主用鞭子喝令奴隶拿出最后的一点一滴力气干活,却只能吃些洋芋、苦荞皮和奴隶主吃喝剩下的残汤。奴隶主策动的各部落之间的“打冤家”的仇杀械斗,使许多奴隶丧命或造成残废小凉山充满了血泪、仇恨和荒凉。一首彝族的歌谣说,“奴隶不是人,凉山不生谷”。
解放以后,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野蛮的奴隶社会。从1956年10月开始和平土改,到1958年3月胜利完成。
根据彝族人民的要求,被奴隶主从邻县和四川等地抢来强迫当奴隶的近二千四百人,由政府帮助他们还乡和亲人团聚。有夫妻、父子姐妹等关系的则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无家可归的六千六百多人也在政府帮助下安家。
为了组织解放了的奴隶进行生产和生活,从而迅速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当地党委在第一批解放出来的奴隶中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他们长年在奴隶主驱使下,只有单一的劳动技能,缺乏独立从事生产、生活的能力等情况,采取了生产资料完全归集体所有的办法,即不同于国营农场又不同于农业合作社的一种农场 在办农场的第一年中,就获得了普遍丰收。如西布河畔农场,是由二百五十六个解放了的奴隶组成的。他们去年由区委书记率领,来到“只见猴子不见人”的河谷地区,赶走豺豹,用双手和锄头建起新村,在沿岸开垦出四百多亩稻田和近三百亩包谷、洋芋地,并开沟、劈路和筑桥,寂静的河谷顿时欣欣向荣,人声鼎沸。去年,每人平均收入粮食一千多斤,还有油菜和花生四十多斤,以及猪、鸡等。六十六个单身汉结了婚。解放了的奴隶们,其欢欣鼓舞之情,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他们歌唱道:“西布河黄谷放光芒,望江谷子心里甜;劳动创造人间天堂,毛主席共产党是爹娘。”
奴隶的子女们有了上学的机会,目前八百多人正在各地小学和中学里读书。小凉山上还建立起许多卫生所,党派来的医务人员经常不顾山川阻隔,各处巡回,为彝族人民免费治疗。现在彝族人民正昂首阔步向社会主义迈进,并发出豪言壮语说:“我们比内地落后两千年,也要鼓足干劲在几年内赶上!”(附图片)
傣族的少女们在庆祝民主改革胜利的大会上欢舞。本报记者 叶子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