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丰产还须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5
第3版()
专栏:

丰产还须丰收
苏宜
金黄色的小麦,大车小载地往场上拉去。场上丰收麦,粒粒皆辛苦!从一粒种籽落地到长成这般沉甸甸的麦穗,人们为它经过了多少斗争,付出了多少劳动,费尽了多少心机!深翻土地,精选种子,细心密植,引水灌溉,一车车一担担肥料放进去,一月月一天天小心翼翼地管理,闯过返青关、拔节关,到了孕穗关,又要防止倒伏、防止病虫害……。那些风雨之夜在冒雨排涝,那些干旱的日子又是何等焦灼,那些担忧,那些希望,那些滴在土里的汗珠,那些藏在心头的喜悦,难道能够忘记吗。如今,遍地金黄,二百来天的劳动的果实就要到手,人们怎能不在心花怒放中又特别加意小心?
精收细打,颗粒还家,这是劳动农民自然的愿望。不少地区的麦子总要打两三遍,还要做到地净场光。他们说:不光丰收在地里,还要丰收在仓里。从收割、捆扎、装运、打场、脱粒到入仓,还要经过许多道手。每过一次手,只要稍稍抛散一些,就不知要浪费多少粮食。在大丰收的年景,对这些“小抛撒”也丝毫不可马虎。
过去,在某些地区,我们有过不少这样的教训:丰收已经在望了,但是,因为收获工作做得粗糙,保管和食用也有浪费,结果,使大丰产成变小丰收,多么可惜!
当然,“经一事,长一智”;在什么地方跌过一交,再走到哪里就会特别小心。今年各地在夏收中一开始就注意了精收细打。今天本版发表陕西临潼县相桥公社开展麦收复收运动的消息,就是一个明证。这个公社的干部同群众一起算了一笔账:每亩地抛撒几斤,全社要抛撒多少?把拾麦的工分也作了调整。社员们的积极性大为高涨,突击三天就拾回小麦七十九万多斤,平均一亩麦田拾到五六斤小麦。收割、运输中间行动迅速,多加小心,力争少掉落,是上策;有掉落的,就马上组织人力去拾回来,也还算得中策。收回来就快打,第一遍就打得细致,力争收打干净,是上策;打得不净,赶快再打,也还算得中策。
要做到收打精细,首先要把工作做得精细。一方面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做好组织工作,建立责任制度,并确定合理的劳动报酬。事实证明,这几方面缺一不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