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跨进祖国医学宝库的大门 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医院沈自尹学习中医的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6-15
第6版()
专栏:

跨进祖国医学宝库的大门
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医院沈自尹学习中医的经过
本报记者 李晴氛
像小学生一样
1955年春天,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花园里,每天清晨,那个瘦长的内科青年医生沈自尹,总是捧着一本“古文观止”喃喃地背诵。一个医生,为什么这样认真地背诵这些与医学不相干的古文?原来他是为了多记熟些古语词汇,使自己学习中医“伤寒论”更方便一些。
在这以前不久,医院里第一次增设了中医门诊部,请来了中医师姜春华。沈自尹和大家一样,对中医不大注意,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和这位姜医生发生什么关系。不久,发生了一件事。一个患严重肝硬化腹水和一个患尿毒症病人,在医院病房里已经躺了一两个月,病况十分危急。肝硬化腹水病人腹围肿胀得很厉害。尿毒症患者已经昏迷不醒。应家属的请求,姜医生来到了病房会诊。这两位患者服用了中药的第二天,就有很大的好转,尿毒病人已清醒过来;腹水病人腹水已开始下降。医师们惊喜相告:“中医中药果然不错。”而沈自尹却不由得这样想:“要能把中医这一套也掌握住多好。”但是这种念头也不过一闪而过,怎么学,能不能学得好,他都没有认真考虑过。因为,他究竟还没有见到过一位学习中医的西医师。
当医院领导决定让沈自尹离职跟姜春华医生学习中医时,沈自尹却顾虑起来。他怕的是自己医学知识很少,不要说中医基础知识一点不懂,就是西医的知识,由于自己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刚两年,也很浅薄,万一学不好,弄得中不中西不西,落在同辈西医后面,多不合算。但是,党组织鼓励他说:“这是党给你的光荣任务。你是青年团员,应该带头担当起学习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责任。”同时,姜医生治疗那两个病人的事例,在他脑子里盘旋着:“为了发扬祖国医学,为了更好地解除病人的痛苦,只要有决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鼓起了勇气,接受了领导上的指示。从此,他像小学生一样,刻苦学习祖国医学的生活就开始了。
劈开第一节
沈自尹在白天听姜医生讲解“伤寒论”时做笔记,又结合看参考书和自己的体会,把笔记重新整理,晚上自修一遍,或者写出一份新的笔记。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医学中阴阳互相矛盾而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他还学习了“矛盾论”。
沈自尹跟着姜医生查中医病房或会诊时,经常仔细查看病史,密切注意姜医生诊断的方法和用药的根据,努力联系自己学过的理论来理解。有一次,西医皮肤科病房里一位住院病人患了菌痢,治了一些时候,细菌是消灭了,但是病人仍旧一天拉肚子二十次左右,西医师请姜医生会诊,姜医生开了一剂包括有人参、附子等补药的药方,病人吃了后,第二天大便就恢复正常。用补药来治痢疾,这实在是少见的事。沈自尹立即仔细研究了这位患者的病史和姜医生的诊断、用药的原则,病人虽然腹泻,但舌苔不腻,肚子不疼,说明内无邪气,病人消瘦、面色憔悴、脉缓慢细弱,表示由于腹泻过多使得身体虚弱,而虚弱又使得腹泻无法止住,因此,姜医生不用一般清热解毒的办法,而是用补药扶“正气”。沈医生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深深感到中医以阴阳、虚实等原则来认识疾病,并不玄妙,而是有道理的。从此,更加强了他学习中医的信念。
半年以后,沈自尹学完了“伤寒论”,基本上掌握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一节通,节节通”,劈开了第一节后,另外几本中医基本理论书籍,金匮要略、内经知要、濒湖脉诀、本草等等,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学完了。
过实践关
懂得了一些理论知识,是否能运用,这是对学习成绩的重要考验。沈自尹在实习中以及后来在医院里实际治疗时,都勇敢而又兢兢业业地承受了实际的考验。
在半年的实习中,沈自尹在其他中医师的指导下,摸索着给病人开方。但是开始时,比较拘束,只是按照成方,稍有加减,不敢有更大的变动。
实习完了,沈自尹回到医院,把自己开的一些方子拿给姜医生看,姜医生看了以后说:“你开的不错,但是不活泼。光尊重成方还不够,还要能不受成方的限制,大胆创造,自己组织方子。”
姜医生的这番话,给沈自尹很大的启发。有一次,西医病房里有一个七十五岁的黄疸病人,一连三天膀胱里没有一滴尿,一般说来,这样很容易导致尿毒症的发生,情况很严重。这种症状在临床中很少见,在文献和古代医案中也没有成方可查。沈自尹沉着地诊察了病人,询问了病人的家属,考虑了病人的一切情况,认为是“湿热往下流注到膀胱”,引起膀胱“气化不利”,也就是说,肾脏功能受到阻碍。古代医案里虽然有一些清理膀胱湿热的攻泻方法,可是病人又有一星期大便不通的情况,另外,对这么大年纪的病人,敢不敢用攻泻药,沈自尹仔细地考虑了这些复杂情况,毅然用了清泻效强的槟榔和一些利湿热的药组成了方子。病人服药后两小时,就开始小便,第二天大小便都恢复了正常。
沈自尹就是这样地度过了实践关。在实践中,他不断地学习“本草”和古代医案,掌握药物的性格,学习前辈如何根据病人的过去、当前和可能发生的变化来处方。他用自己组织的药方,成功地治疗溃疡、哮喘、慢性肾炎等疑难病症。
义不容辞的责任
沈自尹在学习“伤寒论”才有五、六个月的时候,发现他的“师傅”姜春华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很高,而且不像一般人那样只用“攻”腹水的办法。他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研究了九十四个病例的病史,根据中医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分析了他们的病因、病情和营养状况,从这九十四个病例稳定的疗效中,总结出姜医生对肝硬化腹水采取体强的病人用“攻”、体虚弱的病人用补,或“攻”“补”兼施的治疗规律。沈自尹珍惜“师傅”的经验,感到总结、传播它们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姜医生用补法治疗痢疾以及和西医合作治好一个伤寒大出血的病人的点滴经验,他也都及时进行了整理、写成文章。今年元旦,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他研究了古代文献和中医科的四十多例临床经验,又写出了一篇关于慢性肾炎分类的文章。对慢性肾炎,祖国医学的医书中历来都没有单独谈论过它,而是以它有水肿的症状,归在水肿类,与其它疾病混淆在一起。沈自尹把它单独提出来,根据实际病例情况,作了分类,并列举了各类的治疗原则,这样就能有力地指导实际治疗工作。
现在,沈自尹既是西医内科主治医生,又是中医科主治医生,在他对每一个病人的治疗中,中医、西医的原理和方法,常常交流起来。
沈自尹由于刻苦学习,姜医生由于教学认真和疗效显著,在今年2月,同时获得中央卫生部的金质奖章。沈自尹感到自己只是刚跨进祖国医学宝库的大门,因此他决心更深入更刻苦地学习下去。(附图片)
苗地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